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很平凡,平凡的眼耳口鼻、平凡的血肉之躯,平凡的放在人海里就找不着了;他们又很耀眼,在火海和废墟里、在洪峰和车祸中,那闪耀的橙色,总能在绝望和痛苦中带来生生不息的希望。你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到,那种绝望中被这群最可爱的人救出来那一瞬间的感觉,因为你平静的生活下,总有人在默默的守护着。
他们有很多外号,“烈火金刚”、“最美的逆行者”、“铠甲战士”又或者“抱火哥”、“盒饭哥”、“刨土哥”、“奔跑哥”等,这些外号的背后,隐藏着多少心酸落泪的故事,又饱含着许多人民群众对他们深深的敬意和爱戴。今天,让我们走进消防官兵中普通的一员,澄江中队中队长————柳宁。
柳宁,男,中共党员,吉林省吉林市人,2010年大学毕业入伍,现任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公安消防大队中队长。
一、追梦赤子心
在柳宁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街上看到军人那挺拔的身姿,出众的气质,瞬间觉得帅爆了。“如果以后我也当兵,会不会有很多女孩子喜欢呀”柳宁心里花痴般的想象起来。当然,年少的他也许没察觉,从那一刻起,一颗军人的种子就在他心里萌芽起来,慢慢的长大,而那时的他,真的只是单纯的觉得军人超帅!
也许是受吉林拥军优属的优秀革命传统所影响,在慢慢成长的岁月里,柳宁开始对军事感兴趣。开始了解军人,喜欢军人,也渐渐的明白军人不只是帅那么简单,他们的肩上背负着重于泰山的神圣使命,而正是使命下的他们,撑起了国家的脊梁。而柳宁心中的那颗军人种子已经成长为一颗大树,撑起心中的军人梦。“当穿上这身军装的时候,我才深深明白军人的含义。”柳宁回忆时说道。
2010年,柳宁从吉林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武警消防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分配到离家3500多公里的昆明。时至今日,柳宁早已经成为澄江中队里的中流砥柱,你可别小看这个高高的、黑黑的胖子,自入伍以来,柳宁累计出警800余次,成功从火场、车祸中救援100多人,其中成功参与处置过酒精槽车侧翻起火、石油罐车起火、大型重卡车祸救援、高坡山岳救援、森林大火扑救等高危大型救援行动,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让我们选取几个片段来感受一下。
二、我总不能和灾区群众抢床位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大灾无情人有情,柳宁闻令而动,奔赴灾区一线参与救援。在灾区道路中断,余震不停的情况下,柳宁带领战士协同救灾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徒步灾区。
8月6日,整个救援工作已近接近第四天,当柳宁的搜救队伍在龙头山镇龙泉村构家梁山搜索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名十多岁的小女孩,瑟瑟发抖的躲在一面土墙后面,脸色苍白,泪痕混着尘土,话也说不出来,看到这种情形,柳宁心里一痛,这里估计是她的家啊!根据救援经验,他知道这孩子受到了过度惊吓,柳宁立即下达救援命令,首先用担架转移孩子到二十多公里外的安全区域,其次几名战士合力把土墙推倒,以免余震中再误伤他人。
转移途中经过一段山体滑坡的路段,临时开辟的救援道路仅能容许一人通过,路基已经严重损毁,一踩一个坑,稍有不慎就有翻落山坡的危险。用担架的话太危险,必须找个人来背,柳宁主动请缨,开始艰难的跋涉,此时的柳宁已经连续奋战两个昼夜了,只吃了一桶干方便面,真的快使不出劲了,一步一滴汗水,一步一个脚印,突然腰间传来剧烈的疼痛,让这1米90的东北汉子更加的步履维艰了,如果叫战友来帮忙的话。狭窄的山道上,加上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会让所有人都陷入危险的境地,拿定主意的柳宁咬紧牙齿,强忍疼痛,继续前行,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汗水已经打湿救援服。实在疼的不行就站两秒,继续前进,而小女孩似乎也对柳宁产生了依赖感,只要柳宁背,或许是这坚实的肩膀给的温暖,就像寒风暴雪后破开云层投下的一束阳光,晒在身上,暖在心里。就这样交替前行,时不时的和小女孩聊天安慰她,艰难的走过二十多公里的路程,把小女孩交由后勤援助人员后,柳宁累的直接瘫到了地上,感觉天昏地暗,腰疼的直不起来,战友急忙把他送去鲁甸县人民医院,经医生诊断,由于长时间的疲劳搜救作业和负重,得不到休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必须住院治疗。柳宁还不甘心想去继续救援,还半开玩笑的说:“我总不能和灾区群众抢床位吧!”
三、火场中的急先锋
当从总队学员培训完调到基层消防大队的时候,柳宁出的第一起警就是火警。当时一个黑棉花加工点失火,火势快速蔓延,5人被困在楼顶,柳宁带领两名战士深入火海成功救援,那时的柳宁完全是凭一股热血的奋不顾身去救人,自己手被尖锐物品划破都没知觉,救援结束才发现,被指挥员严肃批评。而最近的一次出警,也是火警,此时的柳宁已经不是当年的愣头青,身居指挥员位置,才深感救援工作更需沉着冷静,保障战士的安全,制定科学高效的救援战术,以达到救援的目的。
后来有一次,饭店失火,接警后柳宁带队到达现场,只见一楼火势滚滚,正向二楼蔓延,浓烟正从二、三楼的窗户中冒出来,经询问得知是一楼厨房失火引起燃吊顶装修材料,蔓延至大厅木质桌椅,煤气罐已经搬出来了,同时有一老人被困3楼。时间就是生命,柳宁迅速在一分钟内就制定出了作战计划并下达了救援命令,由两名战士疏散围观群众,灭火一组和灭火二组各出两支水枪,从正门进入架设水枪阵地;灭火三组调派一辆高喷从后门进入架设水枪阵地,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同时,自己带领两名战士的救援组立即出动救援。进入一楼发现吊顶装修材料已经引燃并不断掉落,火势已经很大了,浓烟让能见度只有30cm左右,摸索上三楼时候发现有一个房间门紧锁,柳宁果断协同两名战士破门而入,只见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床边哭泣,柳宁下令使用台式救人法,经过5分钟的转移,成功救出被困人员,与此同时,灭火组发动总攻,20分钟后,明火全部熄灭。
柳宁的此次救援,科学有效,迅速果断,无一人受伤,把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这都是无数次救援积累的经验与不断学习业务技能的成果。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柳宁说道。
三、男儿有泪不轻弹
“你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
“把人民群众从危险之中成功救出来的时候,是我最高兴、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柳宁憨厚一笑回答道。我突然就想,这不仅是柳宁的想法,也是全体消防官兵的心声吧!和其他消防官兵一样,柳宁对生命有着特别的敬意,不分贵贱。这个黑黑的胖子曾成功救援过阿婆掉进井沟里的小狗,被困在高楼防盗窗里的小猫,为“迷路”跑进村民家里的蛇找到回归森林的路。
只是世间的事总不会那么的如意,救援工作也一样。饶是见惯了生离死别,可是真的好不容易人救出来了,人却不在了。柳宁心里总会充满伤感,甚至流泪。
2013年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微型车和大卡车相撞造成两人被困,接警后柳宁迅速带队出动救援。
到达现场后发现微型车车头严重变形,驾驶员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而副驾上有两姐妹被困,一人17岁,一人19岁,两姐妹都要求消防队员先救对方。而根据当时的情况,姐姐的情况相对轻微,救援难度较小。本着先易后难的救援原则,柳宁果断下达救援命令,先救姐姐,在用液压破拆工具对车门进行破拆,扩大救援空间后,再用顶撑工具扩大车头压迫两腿间的距离,很快,姐姐被救了出来,交由医护人员处置。随后,柳宁迅速深入对妹妹的救援中,此时妹妹说话声音已经很低了,并有随时昏迷的可能,柳宁一边陪她聊天打起精神,一边全力开展救援工作, 20多分钟后,随着破拆空间的加大,渐渐的看到妹妹的左腿已经完全变形,当人最终被救出来交给医护人员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看着担架上的人影久久,这位在火海洪峰中从没有退缩、在危险和磨难面前从未掉泪的汉子却落泪了。
消防工作的本质就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付出的却是燃烧自己的生命。消防工作时间干长了,对生命的感悟肯定就比普通人多很多,我们有绝对的理由相信柳宁这眼泪绝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个怀有大爱的消防战士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一条鲜活生命逝去的惦念,也是对拼尽全力没能挽回这场悲剧的遗憾。
最后,想用一首诗来作为结尾:他们总是在教别人奔跑,可是自己却往里钻,义无反顾,舍身忘我,是这世界最美的逆行。
供稿:张云童
编辑:李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