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峨山长安网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旗帜引领四步走 “枫桥经验”落地开花
甸中派出所推动社会治理转型升级
2020-12-03 10:43:53

民警深入辖区开展工作
民警深入辖区开展工作

□  李诚  袁小兵  文/图

峨山县甸中镇是滇中红色革命老区,觅池冲滇中地委旧址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峨山县公安局甸中派出所以创建“枫桥式派出所”为契机,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枫桥经验”紧密结合,创新推出“一二三四”工作法探索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转型升级。

一面旗帜引领抗疫

甸中派出所立足觅池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资源,将“传承红色基因,勇担革命重担”理念入脑入心,以党建引领“枫桥经验”服务小镇建设,将“一面旗帜”变为“一座堡垒”。派出所队伍10年来零违纪,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及5次集体三等功、4次先进集体等荣誉。在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派出所全体民警义无反顾投入到疫情防控最前线,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

在甸中镇元山村疫情防控卡点,派出所党员民警干部三班倒,共排查车辆6.3万车次、人员18.2万人次,筑起了战“疫”前线的“红色堡垒”。派出所教导员李云辉与在峨山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工作的妻子肖静各自忙碌在战“疫”一线。“我知道像我们这样的双警家庭还有很多,疫情就是命令,我不仅是民警,还是共产党员,这是职责也是义务。”李云辉说。

两大战法深得民心

甸中派出所扎实做到警力下沉社区,深化“一村一警一片区”,建立以1名社区民警、1名治保、调解等专(兼)职警务辅助人员为主的社区警务团队。此外,大力推动“3+N”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由镇党委推动,构建“镇政府、派出所、村委会”共建共治共享的“3+N”机制,将辖区划分为77个网格,组建了450人的网格信息员队伍,以“一事一补、一案一补”激励措施常态开展街面治安巡逻、交通疏导、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工作,进一步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共同营造社会平安守望相助、社会治安齐抓共管的氛围。

民警李联寿是负责甸中镇镜湖、下营和昔古牙三个村委会的社区民警,进入村“两委”班子,担任昔古牙村委会副书记后,他大力开展治安守护共建共治,组织村“两委”班子、组干部、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及护林员等共同开展社区警务,由单打独斗的社区民警变成了基层力量的组织者和调度者,社区警务变得简单又高效。

三大阵地立体防控

由镇政府综治中心牵头,依靠村组大喇叭、微信群和派出所治安广播站等方式向群众宣传“七防”和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电信网络诈骗等知识,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辖区接处警、可防性案件持续下降,扎实筑牢“防范宣传阵地”;动员辖区治保会、“红袖标”志愿者等工作人员在开展宣传的同时,做好安全隐患排查,筑牢“基层治理阵地”;以社区网格体系为依托,抓实群防群治工作,形成社会治理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多角度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治理格局,筑牢“网格防控阵地”。

甸中派出所接警量相继从2018年的385起下降到2019年的326起、2020年的278起,可防性案件也得到了明显下降,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安全感。

四大机制调解矛盾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调处机制,联动村“两委”、治保调解、村组长、司法所、派出所,将摸排走访作为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常态,落实属地责任,使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源头;组织信息员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及时获取线索,准确把握各类矛盾纠纷动态,提前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切实把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强化“以调为先”的工作理念,重大矛盾纠纷,由综治中心牵头,司法所、派出所和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完善敏感信息及时上报、动态信息一周一报的工作举措,将各类社会风险隐患清单式、动态化管理,压实限期调处责任;派出所和村(社区)对社区民警工作进行双向考核,由村党总支书记对民警每周工作情况考核签字后,报送至派出所勤务指挥室统筹考核,将两份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

今年8月12日下午,民警在辖区开展日常工作中了解到,甸中镇某饲料公司有10余名农民工因工资问题与包工头曾某某发生矛盾纠纷。经了解,2020年5月至8月朱某某等10余名工人在曾某某的带领下到该公司做木工,由于劳动报酬发放等问题发生纠纷。民警及时找到曾某某等人,通过讲解有关政策法规,曾某某等人表示会通过合法途径处理纠纷。随后,民警联合镇司法所和劳动保障所共同协商调解,最终10余名农民工于2020年8月13日下午拿到了21万元工程尾款。

编辑:禹露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峨山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