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峨山长安网 >> 政法动态 >> 司法行政
峨山:用“三心”书写司法为民“大情怀”
2024-12-18 09:00:30

近年来,峨山县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为标尺,扛实责任、落实举措,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通过用“贴心、暖心、知心”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心用情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奋力书写司法为民“大情怀”。

1

深入一线问需于民

用心用情当好人民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聚焦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建设、重点人群帮扶等司法行政各项工作,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便民利民、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等民生实事,落实落细各项举措,把力量凝聚在一线、问题化解在一线、服务聚集在一线、效能提升在一线,实打实解决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和谐稳定、法律服务等问题,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领导班子成员围绕民生福祉、和谐稳定工作大局,以“走出去”“沉下去”形式深入村组开展多样化调研走访活动,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积极探索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开展与村组党员干部座谈聊民生、谋思路、话发展活动,就党建、基层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进行交流探讨,详细了解村组生产、公益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困难问题;协同村组干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风险隐患分析研判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的诉求期盼。聚焦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零距离”和居民群众拉家常、宣传党的“好声音”,虚心听取了解群众的衣食住行和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建议,确保深入践行问需于民举措落到实处。今年以来,领导班子成员开展“走乡村、察实情、促振兴”等各类走基层实践活动120余人次。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工作岗位,带着真情实意深入村组、社区院坝、田间地头、车站码头、重点对象和居民群众家中,广泛开展矛盾风险排查化解、法律服务、普法宣传、特殊人群帮教帮扶、助农服务等系列解难题、办实事“爱民亲民”暖心活动,努力做实“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的群众身边贴心人。

微信截图_20241218084120

县司法局共开展送法下乡活动20余场次、重点家庭入户普法宣传1081户1717人、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两类”特殊人群3000余人次、开展助农服务活动3次、开展“巡河清河行动”6次、解决乡村振兴联系村项目缺口资金2万元。紧盯“五类重点人群”开展精准普法,对联系乡镇排查出的14名“五类重点人群”,按照包保分工要求,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村组,采取集中或上门的方式开展“多对一”的针对性普法,普法率达100%。依托基层司法所、广大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社区网格员等群体,深入村组逐门逐户开展送法入户、了解群众诉求、排查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等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送法上门”活动2600余户,矛盾纠纷排查446次,发现纠纷180件,预防纠纷92件,有力营造了乡村邻里互谅互让、村民团结友善、家庭和睦相处、群众文明守法的和谐氛围。通过深入践行问需于民,采取系列便民利民、服务百姓的务实举措,机关干部职工、基层广大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真正成为群众心目中的普法“宣传员”、信息“传递员”、烦心“调解员”、政策“指导员”、服务“勤务员”,真正把司法为民实际行动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切实当好人民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真心实意为民排忧解难

尽心尽力当好人民群众身边的“暖心人”

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检验工作的“晴雨表”,尽心尽力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依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走访调研民生诉求等活动,以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等方式听取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急难愁盼;以“唠”法律、话家常的形式讲解关于森林防火、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养老诈骗等“小故事”,将法律知识转化为身边事、身边法,让群众对相关法律问题释疑解惑。通过院坝会、火塘会、小板凳议事会等活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广泛汇集民智,有效征集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村民共商议事等好方法、好点子,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急。

3

组建“法治服务先锋队”开展助农栽烟、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法治讲座等系列“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活动,不断促进干群关系;深入乡村振兴联系村与村组干部共同谋划、共商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力所能及解决实际困难;走进低收入脱贫户与困难群众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勉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致富信心,让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关怀和温暖。组织开展对全县1237户不良和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困境儿童、单亲家庭及留守儿童等重点人员进行全面摸排,详细填写入户记录表,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并制作“三个讲清”入户普法宣传折页1000余份,组织468名“法律明白人”入户开展“三个讲清”(讲清什么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讲清什么是校园欺凌、性侵害、网络犯罪,讲清辍学的危害)普法宣传活动。

4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贴近基层、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活动,重点针对婚恋家庭、琐事口角、邻里关系、经济纠纷、房屋宅基地、劳务用工等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尽最大力量及时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截至目前,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9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730余万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今年以来,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1件,办结18件;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21件,其中办理农民工欠薪案件152件,为欠薪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办理老年人讨薪、赡养、交通事故等援助案件13件,有力撑起城乡困难群体维权“保护伞”;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各类案件305件,调解745件,代写法律文书171件,解答法律咨询3500余人次;深入推进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办理公证事项105件,其中为困难群体办理公证事项24件。

建设远程会见便民工程,通过安装远程会见系统实施亲情帮教,为高墙内的服刑人员与亲人架起一座“连心桥”,实现“家门口探监”,受到群众一致好评。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为民解忧服务举措,切实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幸福事,让彝乡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行政为民服务“大情怀”。

严管厚爱尽显真情

全心全力当好特殊人群身边的“知心人”

注重从“心”做起,深入剖析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变化和实际情况,采取“教育+关怀”“纪律+感化”的“2+模式”,将宽严相济倾注到社区矫正工作全过程,努力当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灵魂摆渡人”,全心全力为他们撑起“关爱之伞”。今年截至目前,全县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01人,通过常态化“面对面”交心谈心、电话沟通等方式不断拉近彼此“心距”,全面了解掌握其生活、工作、思想状况和困难,确保对社区矫正对象全面知根知底,闻其声更知其情,并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其消除回归社会的障碍,树立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真正实现让社区矫正对象主动汇报、无话不谈的自觉行动,有效成为社区矫正对象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5

常态化加强开展系列有温度的教育帮扶活动,帮助协调解决就业、就学、职业技能培训等问题,通过开展谈心谈话、心理辅导、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公益活动、观看警示教育案例等系列活动,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积极融入社会,全力杜绝二次犯罪。加强定期或不定期对社区矫正对象辖区村组干部、邻居和本人进行实地走访,全面了解和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全面及时梳理不稳定因素,切实做到动态清、情况明。截至目前,共开展实地走访活动1100余人次。同时,加强信息化核查,每月定期开展预警研判,全面做好预警、预判、预防,重要节点和节假日紧紧围绕重点及高风险社区矫正对象以及当前可能存在的其他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严防社区矫正对象脱管失控和重新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守护者”。加强对安置帮教对象的服务管理,坚持按“一人一册、一人一档”的管理要求,对重点安置帮教对象每月走访一次,一般安置帮教对象每季度走访一次。目前在册安置帮教对象763人,其中落实责任田630人,从事个体经营123人,其他方式安置10人,确保服务管理落实落细。

来源:峨山县司法局

编辑:王一婷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峨山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