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峨山长安网 >> 图片新闻
玉溪峨山打造基层治理“平安前哨”
2025-11-17 09:20:19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感知群众冷暖、化解矛盾风险的最前沿。如何将平安建设的根基扎得更深、让治理的触角延伸更广?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创新推出“三定三合三规范”的“333”工作思路,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了群众身边信得过、靠得住的“平安前哨”。

自今年3月运行以来,成效立竿见影。1—3季度,峨山县信访总量同比批次下降18.75%、人次下降33.89%;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49.3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大幅回落,辖区无命案发生,平安建设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640

体系重塑:“三定”明责 织密治理“一张网”

面对基层矛盾分散、权责不清的普遍难题,峨山县以“定架构、定职责、定流程”的“三定”原则破题,清晰回答了基层治理“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

峨山县成立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的县级工作专班,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派员常驻,其他县级部门明确分管领导与综治专员随驻联动,构建起上下贯通、权责明晰的组织体系。

该县出台《峨山县“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工作职责及受理事项》,为各级中心在矛盾排查、风险研判、多元调处等方面划出“责任田”,确保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建立“前端统一受理、中端研判交办、末端办结反馈”的完整工作闭环,有效解决了过去诉求分散、责任推诿的顽疾,实现了对矛盾纠纷的全周期管理。

峨山县双江街道一起因资产股权转让引发的经济纠纷,历时10年,涉及金额67.52万元,各方僵持不下。县综治中心接报后,24小时内即组建由政法委、司法局、法院、街道等组成的联合专班,经过5轮“面对面”调解,最终在14天内成功化解这起“骨头案”,展现了新机制的高效协同能力。

力量汇聚:“三合”聚力 打造解纷“终点站”

峨山县通过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平台融合,将综治中心从“物理拼接”变为“化学融合”,真正实现了“走进一扇门,化解万般难”。

资源整合,服务“一站式”。峨山县采用“常驻+轮驻+随驻”模式,集约整合司法、信访、医疗纠纷、物业纠纷等行业调解资源,并引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即可“预约点单”,推动“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成为社会共识。

力量聚合,调处“一条龙”。该县县级推行“1+5+N”进驻模式,乡级由政法委员挂帅,村级由党总支书记负责,78名综治专员下沉一线,1105名网格员扎根网格,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解纷合力。

平台融合,治理“智能化”。通过推广“云综治”平台,群众可线上申请调解;整合各类视频资源6653路,建成视联网指挥调度平台,构建起“平台指挥+现场处置”的智慧治理新模式,实现对风险隐患的精准预警。

规范运行:“三规范”提效 夯实平安“硬基础”

峨山县通过“规范建设标准、规范运行机制、规范工作台账”,为长效运行立下“铁规矩”。同时,建成面积达470㎡的县级标准化综治中心,设立“一厅五室”(综合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指挥调度室、视频监控研判室、法律服务室),功能完备,环境温馨。

该县建立首问责任、分流交办、督办问责等7项工作制度和8项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有序推进。全县各级综治中心已规范派单249件、吹哨10件、督办5件。建立重点人、重点事“两张清单”,规范派单、督办流程及《综治专员工作手册》《网格员工作手册》,对矛盾化解全程跟踪问效。

基层实践:特色模式开花 平安硕果累累

“333”工作思路在峨山县的基层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催生出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

富良棚乡“主动治理”模式,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访”。当地通过“日排查、周分析、月调度”闭环机制和“天、地、人”三张防控网,从源头上预防矛盾滋生。

双江街道练江社区“网格精治”路径,划分10个网格,配齐专职力量,通过“巡查走访+居民反馈”精准捕捉问题,构建“发现——上报——推送——办理——反馈”全链条闭环,用“小网格”托举起了城市治理的“大民生”。

下一步,峨山县将坚持靶向施策,通过强化统筹联动、建强基层队伍、优化制度机制、深化数字赋能,推动综治工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深度跨越,从“挂牌运行”向“高效实战”全面升级,努力续写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平安新篇章。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一婷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峨山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