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新兴领域党建覆盖难点,以嶍峨古镇商圈为试点,创新实践“试点探路、全域摸排、严格把关、赋能发展”的“四步工作法”,有效破解商圈党建“谁负责、怎么建、如何管、怎样强”的问题,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商圈治理优势和发展活力。

图片源自峨山文艺
试点探路,下好组织覆盖“先手棋”
面对商圈新业态集聚、传统管理方式难以有效覆盖的现状,峨山县坚持前瞻布局、精准切入,筑牢组织建设根基。一是精准选点,靶向破题。紧扣嶍峨古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汇集,以及“夜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实际,将其确定为首个商圈党建试点,避免“一刀切”,确保试点代表性。二是系统谋划,明确路径。制定《嶍峨古镇商圈党支部组建工作方案》,确立“先建组织、后强功能”的清晰思路,为商圈党建提供务实管用的行动指南。三是协同联动,凝聚共识。县委统筹,凝聚组织、社会、市场监管、街道党工委等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试点建设,确保方向不偏、力量不减。

全域摸排,织密党员信息“一张网”
针对商圈党员分散、流动性强、身份隐蔽等特点,开展集中攻坚,确保党员“回家”、一个不漏。一是多级联动,合力攻坚。由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街道、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嶍峨古镇商业街区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责任到人、任务落地。二是多维走访,精准识别。采取“白+黑”错时入户、“走访+宣讲”结合等方式,深入每家店铺,通过“聊生意、拉家常、问困难”拉近距离,精准采集12名党员核心信息,建立“一店一档、一人一档”电子台账。三是动态建档,夯实基础。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326户店铺摸排,做到“经营情况清、员工数量清、党员身份清、组织关系清、思想动态清”,为后续党组织建立和党员作用发挥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通过耐心服务赢得了商户信任。

严格把关,筑牢支部建设“硬堡垒”
坚持标准不降、程序不减,确保商圈党支部组织健全、班子过硬、运行规范。一是身份核实,源头把关。对摸排出的党员信息,逐一对接其组织关系所在地进行核实确认,确保党员身份真实、准确,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纯洁性。二是标准引领,规范建设。严格对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支部建设“五个一”标准,确保支部有健全班子、固定场所、完善制度、特色活动和合格带头人。三是优选班子,配强力量。建立“推荐+审核”机制,按照“双强六好”标准(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活动开展好、制度建设好、作用发挥好、群众评价好),从商圈党员中择优推荐候选人,突出“经营管理层+业务骨干+青年党员”梯次配备,确保班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

赋能发展,打造商圈治理“共同体”
推动党支部从“建起来”向“强起来”转变,使党建成为商圈发展的“红色引擎”和治理核心。一是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创新开展“迎国庆·庆中秋”等主题党日活动,发放“一枚党徽、一本党章、一份政策包、一个支部群二维码、一份政治生日贺卡、一次承诺践诺”“党员回家”暖心包,增强党员归属感和荣誉感,推动党建与经营发展同频共振。二是协同治理,优化环境。创设“商圈议事会”平台,引导党员商户共商共议;推广“民意速办”小程序,快速响应商户诉求,实现古镇基层治理商户满意、群众点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商圈治理新格局。收集商户建议5条,联合国投公司、住建等部门已办理3条。三是暖心服务,传递温度。常态化开展“三亮三比”行动(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比服务、比诚信、比奉献),激励党员担当作为;将8家党员商户纳入“爱心商户”体系,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提供暖心服务,营造“商圈暖新”良好生态,提升了商圈的凝聚力和美誉度。

下一步,峨山县将持续深化“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理念,推动商圈党建从“试点破题”走向“全面开花”,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商圈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为探索民族地区新兴领域党建新路贡献“峨山智慧”。
来源:峨山县委政法委、峨山县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