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公安 >> 警察故事

在管教民警的关爱中长大

2010-03-03 10:08:00

  “我好像长大了,感谢管教民警的关心、母亲的关爱!”

  这是一个一审法院判处死刑的在押犯,在接过管教民警手中母亲转送来的绒衣、绒裤时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他叫小东,男,21岁,家住澄江县某镇。小东的父母因感情不和早早地就离了婚。母亲改嫁后,年幼的小东无心上学,过早进入了社会。不谙世事的他整天跟着小伙伴流落在外,很少回家。没有父母的管教,小东养成了自由散漫、遇事冲动的习性。随着时间的推移,2009年3月,朋友与别人打架,好事、逞强的小东在朋友的邀约下,出于义气与朋友一起失手致两人死亡。

  案发后,小东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羁押到了看守所。因案情重大,小东被羁押后,所里就特别重视,安排管教民警每天巡视,特殊关注。被羁押后的小东,情绪低落,整天想着自己的案子——一案两命,自己是死定了。抱着破罐破摔的心理,小东不肯服从管教,整天给管教民警出难题,在监室里吵、闹。面对小东种种的不是,管教民警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就其案子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日复一日地耐心讲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每次巡视都要问一声:“小东,最近感觉怎么样?”并且多次单独找其交心谈心,教其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被害人,你的心里又是何种感受?

  带着管教民警换位思考的问题,小东渐渐地安静了,没有再吵、没有再闹,深深地陷入了自省当中。慢慢地,小东与管教民警有了话语,能平静地与管教民警谈心,脸上露出了笑容。

  2009年底,小东的一审判决下来了——故意杀人,判处死刑。面对死刑的判决,小东异常冷静。这让管教民警迷惑不解,以往判处死刑的在押犯不是吵就是闹。面对反常的小东,管教民警把他请到了谈话室。

  “现在怎么想的?”管教民警问。

  “没有什么?”小东平静地回答。

  “面对判决你有何想法?”管教民警再问。

  “我觉得判决不公平,我不是主动犯罪,不是故意杀人,我要上诉。”小东抬起头回答。

  “有什么要求?”民警又问。

  “能不能见被害人家属?我想当面跟人家道个歉。”小东的提问让管教民警大感意外。

  转眼间,2010年的钟声敲响了,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一个傍晚,就要锁门了,小东的母亲托管教民警将自己的绒衣、绒裤送给小东,并转告小东“这是新的,没有穿过,在里面要安心,夜晚小心着凉”。

  管教民警告诉小东:“这是你母亲的衣服,没有穿过,她怕你冷给你的,你母亲叫你在里面要安心,夜晚小心着凉。”听到母亲的嘱托、看着管教民警手中的绒衣、绒裤,小东下意识地低下了头。细心的管教民警发现,小东的泪水满满地占据了他的整个眼眶。

  “有什么想法?”管教民警低声问道。

  “我好像长大了,谢谢、谢谢,以前从未有过这种感觉,从来没有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小东低声说。(王永辉)

编辑:顾世丹

【打印】【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员会
制作单位:玉溪网 滇ICP备1000047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