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巡逻。

组队步巡。
□ 通讯员 曹丽梅/文 杨超楠/图
在玉溪中心城区,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公安队伍,他们身着醒目的骑巡服,携带作战背包,驾驶摩托车,犹如城市精灵,穿梭在大街小巷,守护着城市平安,他们就是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特巡警大队骑警。
看得见的安全感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特巡警大队院内的停车场就热闹起来,早起的骑警从这里整装出发,奔赴各自点位。出发前,他们习惯性检查作战背包,戴好头盔、手套,熟练转动钥匙发动摩托鱼贯而出,闪烁的警灯犹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这一天,他们需要承担12小时的点位值守和流动巡逻。
最大限度屯警街面,分布中心城区街头巷尾,哪里治安问题突出,就守在哪里;巡逻到哪里,就把安全措施带到哪里。工作中,他们是风景线,也是窗口。大队要求,点位上,人要笔直站立,车要近身停放;骑巡中,要确保行车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整个工作时段,警灯闪烁不断,为的是让群众随时能发现骑警的身影,准确找到就近的执勤点报警求助。一旦接警,快速安全抵达是骑警的基本素养。
骑警队承担动中备勤任务,他们建立了30多条必巡线和100多个点位,点位之间互通情况,骑警与无人机、警犬、接处警、派出所巡防、群防群治等力量互为掎角,打造“空、地、人、车”现代勤务。
今年来,骑警队参与交通疏导101起,支援处理警情470起,救助伤员17名,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4名。
和时间赛跑抢救生命
骑警屯警街面,和群众零距离互动,既是展示公安机关形象的窗口,又是方便群众报警求助的“快捷站”。可以说,找骑警,就是找“速度”,这在许多紧急救助中尤为重要。
2024年3月12日,一名女子抱着孩子跑到骑警执勤点求助:“警察同志,快救救孩子,孩子昏迷了!”原来,孩子持续高烧已意识不清。骑警队员张银源、冯航二话没说,驾驶摩托车紧急开道,他们载着当事人,避开拥堵路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快速通过红绿灯,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安全送至医院。孩子脱险后,其父母感慨地说:“要不是骑警帮助,这段路程至少要花10多分钟,孩子就耽误了!”
2025年8月4日15时55分,一辆私家车突然开至中心城区铭德上居骑警执勤点求助:车上一名男子手被工地机器夹伤急需送医。骑警看到男子一只手鲜血直流,疼得直冒汗,表情痛苦。骑警立即开道引路,一路警灯闪烁,仅用4分钟就将患者安全送至医院,又协助医务人员处理完才返回岗位。
这样的警情时常发生,骑警闻警而动,把“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今年以来,先后帮助17名群众解决送医、送考等燃眉之急,收到锦旗3面、感谢信4封。
守护夜幕下的烟火气
红塔区黄官夜市的热闹怎么能少了骑警的参与?
到黄官夜市的人增多,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为此,特巡警大队及时调整警力部署,将骑警的安全防范触角延伸至黄官夜市,每晚派驻警力加强巡防。工作中,他们组队开展步巡,哪个摊位前人多人挤,就到哪里值守观察,提醒群众注意防范偷盗。人员增多,他们就加大巡逻力度,勤巡勤查,让群众看到警灯,感受到“民警就在身边”的实实在在安全感。
8月,黄官夜市扒窃问题突出。特巡警大队迅速调整措施,加强内部和外围步巡、车巡。骑警“接地气”地喊话“人多扒手多,注意手机、钱包”,提醒群众注意保管好随身财物。同时,注意发现可疑人员和物品,掌握时段警情特点,消除治安隐患。今年来,骑警在黄官夜市共处置警情4起,帮助2名走失人员回家。
磨炼意志化茧成蝶
每一名骑警都是“舞弄”摩托车的高手,能将100多公斤倒地的“大家伙”轻松扶起,穿梭行进、急停急行,这些“硬功夫”来源于日常的艰苦训练。
作为一名骑警,他们深知:练为战,平时的流汗流血,都是为了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此,每一名骑警队员在训练和工作中都咬牙坚持。即便是身形瘦小的女队员也不把擦伤、摔伤放在心上,在下雨天、高温天、夜间、狭窄地形等持续开展阵形、队形、穿插、绕行、行进间停止等训练。
“刚开始来的时候,我最怕摩托车倒地,因为扶不起来。后来通过训练,找到技巧就不是问题了。”女队员张银源说。
“作为一名骑警,该慢的时候要慢得下来,该快的时候既要安全又要速度。除了技术,还要懂基础的故障处理。”特巡警大队提出更高要求,确保每一名骑警队员都能独立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急、难、险”问题。大队还定期举办交通安全培训班,深植安全理念,让每一名队员既做规范的执法者,又做文明的交通参与者。
来源:玉溪日报 2025-09-30 A03版: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