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华宁长安网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探索基层民族团结治理的“最优解”
——记华宁县人民法院盘溪人民法庭
2024-09-26 10:54:00

华宁县人民法院盘溪人民法庭(以下简称“盘溪法庭”)始立于1954年,守护着盘溪镇、华溪镇、通红甸乡8万余人。近年来,盘溪法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基层民族团结治理的“最优解”。

打造司法为民新“枫景”

坚持辖区内案件自立自审自执,定期选派优秀年轻力量到司法一线锻炼,搭建干警成长平台。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目标,依托法庭靠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开展“橘乡无讼月”法治宣传等主题党日活动,将“三会一课”开展在矛盾纠纷第一线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2021年至今,共有8名干警轮派到盘溪法庭工作。

全面盘活用好调解资源。联合盘溪司法所开展法律实务讲座,对人民调解组织进行定期巡回指导,提高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水平。在辖区盘江社区挂牌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调解室,将调解力量辐射至村(社区),将调解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畅通与诉前调解中心、银行业调解委员会、保险业调解委员会的对接渠道,优化运用“行业调解+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2021年至2024年6月底,诉前委派调解609件,调解成功280件,调解成功率46%,司法确认案件272件,收案数连续三年下降。

解锁诉讼服务新模式

深化诉讼服务升级。依托云南移动微法院、网上庭审、“人民法院在线调解”等信息化诉讼服务平台,实现远程跨域立案、自助缴费、视频调解、网上开庭、电子送达的诉讼全流程信息化覆盖。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积极拓展小额诉讼送达、调解、质证、庭审等全链条在线办理,进一步减轻当事人诉累。对信息化运用能力不高的山区人民,强化传统的诉讼服务手段,采取“巡回审理”“集中审理”“夜间调解”等方式快速高效化解纷争。2021年至2024年6月底,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案1666件,审限内审结案率99.17%,调撤率77.31%,平均审理天数26.66天。

强化“立审执”协调配合。加强立案阶段诉讼风险释明和诉讼指导,把诉讼财产保全工作做在前,以保促执。推进“示范判决+调解”解纷模式,对具有共通事实和法律争议点的案件,用示范判决确定规则、指导调解,化解同类纠纷。加强立审调各个环节释明工作,着力提升案件调解率、当庭履行率。强化裁判文书的释法析理和判后答疑,努力让司法裁判与民意同频、与社情共振。2021年至2024年6月底,上诉案件60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4.36%,审结案件中有履行内容案件648件,督促履行完毕案件234件。

赋能“诉源共治”新格局

融入地方党委、政府社会治理大格局。将诉讼端口前移、力量下沉,助力构建以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为主,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与其他部门协调联动构建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司法确认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诉源治理”共同体。推动诉讼服务“破壁”升级,让多元解纷“破圈”融合,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的最末端,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将“审理”向“治理”延伸。深入分析村(社区)多发案件类型和态势,指导制定易于推广的村规民约,支持帮助基层自治组织依村规民约化解纠纷。主动靠前调研,以司法建议提升审判效益,将个案、类案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真正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2021年至2024年6月底,向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3条。

依托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和“码上解纷”建设工作,全面摸排村(社区)主要存在的矛盾纠纷,对高发易发的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提前预防化解。2021年至2024年6月底,法官赴村(社区)调研10余次,当场化解矛盾纠纷74件。全力构建“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矛盾排查+诉前调解+巡回审理”五位一体的司法服务模式,主动融入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2021年至2024年6月底,开展主题法治宣传20次,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4次,巡回审理550余件。2022年9月,在华溪镇甫甸社区下拖卓小组创建首个无讼乡村示范点。

来源:玉溪日报(记者/黄思敏?通讯员/ 钟苑 许萌 徐斌玲 )

编辑:王一婷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华宁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