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华宁县政法各单位结合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着重从思想引领、问题导向和实效检验三方面,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真真切切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带来的新风气、新变化。
着重思想引领 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华宁县政法各单位始终紧扣政治建设这条主线,坚持把宗旨意识贯穿“四项教育”始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认真组织全体政法干警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采取以“一把手”讲党课、党史专题讲座、主题党日等形式,从党的百年伟大征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奋进的力量,厚植“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基础。4月2日,华宁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组织全县政法干警到万松山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缅怀先烈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传统革命教育,缅怀先烈不朽功勋,激发爱党爱国、拼搏奋进的热情,提升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深入挖掘全县政法干警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理防控、服务群众等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选树了县扫黑办、县法院扫黑专班、县公安局扫黑专班及陈芳、向云顺、王云东等英模先进事迹,4月9日举行全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英模事迹报告会,大力弘扬政法英模的崇高品质。华宁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组织政法干警聆听廉政报告,观看《正风反腐在身边》《清流毒-云南在行动》《复活与覆灭》、孙小果案警示录等警示教育片,突出警示教育明纪,引导政法干警在警示教育中强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担当作为。
着重问题导向 找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靶向施力,层层传导压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践行初心使命。华宁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在制定《华宁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开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对象范围、实施步骤,统筹推进、安排部署,向全县政法各单位下发全国、省、市教育整顿的要求和任务清单。领导小组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深入政法各单位通过现场提问、座谈了解、走访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政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结症,对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和“补课”,做到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组织开展华宁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座谈会,听取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人民陪审员、案件当事人以及群众代表对政法队伍的呼声期盼,收集意见建议50条,政法各单位主动认领,及时研判、制定措施、强化落实,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将群众的评判要求贯穿整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始终。向全县政法干警家属、离退休干警发放《致全县政法干警及家属的一封信》《致全县近年离退休干警的一封信》,积极争取政法干警和广大家属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将亲情化作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让优良的家风相伴始终。
着重实效检验 彰显“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执行力和行动力
政法各单位始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和教育整顿成效的重要标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县人民法院积极打造“盘溪诉源治理中心”站式中的“4+N”治理格局和治理模式,创新夜间送达、夜间法庭、夜间调解、假日法庭、田间送达、工地送达等工作新常态,坚持“巡回审理”不放松,实现公开开庭到农村,诉讼调解到农村,法律宣传到农村,司法调研到农村。县人民检察院对全县9家纹身店开展专项清查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织密“保护网”;开展“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活动,深化普法工作最后一公里以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华宁龙珠河茂地村段河道内的杂草、漂浮物、淤泥以及沿岸垃圾进行集中清理,保护“水清河畅”的生态环境。县公安局深入社区矛盾纠纷易发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结合“放管服”改革,上门为生病群众办理身份证、送离家流浪人员回家,及时救助醉酒男子,为群众清理饮用水源地;向群众注册安装“金钟罩”反诈小程序48247人次,处理防诈预警信息376条,及时劝阻群众8人次,为群众挽回被诈骗的经济损失12.2万元。县司法局利用烤烟移栽时间节点,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法治宣传,并耐心解答烟农们提出的涉烟问题;组织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到联系点冲麦村委会黄城桥水库开展清理整治水库活动。
(华宁县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