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华宁长安网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青龙镇落梅村创建"枫桥经验"示范村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华宁样本"
2020-07-27 11:19:24

距离华宁县53公里,沿着环山公路驾车1小时,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青龙镇落梅村便映入眼帘,这是一个有405户村民1105人的小山村。“枫桥经验”示范村、“公民警校”“青龙义警”“老杨调解室”“警民微信群”等一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新时代“枫桥经验”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示范点在这里“生根发芽”。

1

6月9日,记者来到华宁县青龙镇落梅村,看到一块白底黑字的村牌,“党建引领建设枫桥新村”几个大字显得异常醒目。

“公民警校”“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

“公民警校”的前身是各类社区学校,其目标是教育公民积极参加或组成各种志愿者组织开展工作。”6月9日,华宁县青龙镇副镇长、派出所所长邹绍楷告诉记者,他到青龙派出所任所长后,就想创办“公民警校”,希望通过“公民警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2019年11月20日,青龙镇落梅村“公民警校”举行揭牌仪式暨首期培训班开班,实行零门槛入学、零学费上课、零起点教学,警校设置防火、防盗、防诈骗等近10门学科,分为传授、体验、活动、交流4类课程,向村民们传授法律知识、矛盾纠纷调处知识。近50名志愿者走进警校,成为“公民警校”第一批学员。

“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华宁县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影响平安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平安建设就延伸到哪里。”华宁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张丕文说,自“公民警校”成立至今,先后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5家成员单位参与,吸收100余名各年龄阶层的学员,开展专题讲座3次,受教育群众200余人。期间,学员提供各类治安线索20余条,发放各类平安宣传资料1000余份,落梅村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9.47%,电信网络诈骗由7起下降至2起。

“青龙义警”发现异常向派出所报告

每天傍晚,以广场舞大妈为主的红袖标义警队队员和以篮球小伙为主的蓝马甲义警队队员从家中来到村里的小广场运动健身,在出门与回家的两个时间段,义警队员们身穿印有“青龙义警”的服装,行走在全村大小路段,发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报告。

“为构建多元化、社会化、全民化的社会基层综合治理体系,青龙派出所还牵头组建了一支青龙义警队。”6月9日,青龙镇党委副书记杨遇旭介绍,青龙义警队现有队员62名,其中党员16名。队员包括村委会治保会成员、学校教师、城建队员、环卫工人、送水工人等不同行业领域的社会积极分子。青龙义警队在派出所的指导下,义务参与治安防范、巡逻守护、隐患排查、法治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自“青龙义警”建立以来,义警队队员们共开展巡逻防范20余次,走访排查3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发现风险隐患30余处,调解纠纷20余起,参与帮助各类社会救助10余次,提供线索4条。

“老杨调解室”倾心倾力调解纠纷

2019年12月的一天,村民薛某80余岁的母亲拿着一个空米袋到落梅村“老杨调解室”,向值班调解人员诉苦。原来,老人的儿子薛某平时不关心母亲,每次只给老人一袋米。回想起养育儿子的不易,再看如今儿子的表现,老太太伤心不已。当日,值班调解员、村第五党支部书记普从文到薛某家中耐心劝解薛某,薛某表示,今后将好好孝敬母亲。

以前,落梅村有一名退居二线的杨姓调解主任,在岗时一直热衷在村里帮忙调解纠纷。青龙镇于是将此调解室命名为“老杨调解室”。调解室由普从文和其他7名在村中有较高威望、热心公益的村民代表作为调解员,走村串户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老杨调解室”累计受理各类民间纠纷15起,调解结案13起,兑现各类协议(经济)赔偿款5600余元,调解成功率达到87%,结案率达到100%。

华宁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李乔有告诉记者,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首先要明确定位,以发案少、治安好、矛盾不上交的标准来定位法治示范乡镇建设。其次要丰富载体,抓好“枫桥经验”创建,打造“枫桥式派出所”“枫桥式司法所”“枫桥式社区”,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

目前,华宁县通过调查研究,选定将青龙镇作为创建枫桥式乡镇试点,先后投入10万元开展青龙镇落梅村枫桥式创建,以期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华宁样本”。

(来源:云南法制报记者 管继方)

编辑:禹露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华宁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