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华宁县公安局青龙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切实履行派出所工作职责,推出更多便民利民措施,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不断巩固提升主题实践成效,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用一流业绩赢得民心。
□ 安然 文/图
青龙镇距华宁县城37公里,辖1个社区、18个村委会、216个村民小组,辖区实有人口53537人,行业场所26家。青龙派出所聚焦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实践走“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发展之路,匠心打造特色样本,全面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组建“青龙义警” 绘制共治共享同心圆
为构建多元化、社会化、全民化的社会基层综合治理体系,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愿意”的良好社会氛围,由青龙派出所牵头组建“青龙义警”基层群防自治组织。
在青龙派出所的指导下,“青龙义警”参与治安防范、巡逻守护、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积极为村民“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青龙义警”作为探索新时代公安工作与“枫桥经验”相结合的产物,起到了“义”呼百应、“警”益求精的工作效应。自“义警”队成立以来,共开展巡逻防范200余次,走访排查8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发现风险隐患30余处,调解纠纷30余起,参与帮助各类社会救助20余次,提供线索6条。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期,“义警”队自发组织起来,参与村口疫情防控检查点的查控、劝返工作。他们主动向村民宣传讲解科学防范知识,引导群众做好居家防范。为了方便宣传,“义警”队成员录制了广播,成立流动宣传小组走街串巷、进村入寨播放宣传。“义警”队队员模范带头、以身作则,号召亲朋好友减少出门次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做强“老杨调解室” 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青龙镇落梅村有间特殊的调解室。说它特殊,是因为调解室原来的杨主任在村里德高望重,一直热衷于在村里帮忙调解纠纷,如今杨主任年事已高、退居二线,为了继承他的工作作风,就将此调解室命名为“老杨调解室”。“老杨调解室”由村民小组组长普从文与7名在村中有较高威望、热心公益的村民代表组成。调解室实行排查责任制度,发现矛盾纠纷迅速组织调解。
青龙辖区大部分为农村地区,矛盾纠纷错综复杂,村民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社区民警常常带领调解室人员走村串户了解每村每户情况,认真对待每个村民反映的问题。公平、公正地提出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化解,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020年8月7日,小树多村的李某某与杨某某发生纠纷,无法解决问题后,李某某跑到“老杨调解室”反映情况,希望得到调解员的帮助。调解员从法律法规、邻里关系、人情世故等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两人的思想工作,并就赔偿问题进行调解。经过4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劝解,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并保证以后和睦相处,不再因小事起冲突。
“老杨调解室”成立一年来,累计受理各类民间纠纷25起,调解结案23起,兑现各类协议(经济)赔偿款5600余元,调解成功率达到92%,结案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95%。面对如此之高的调解率,调解室队员老普说:“只靠自己的力量肯定不行,更多得依靠群众的力量。”
创建“警民微信群”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青龙派出所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发挥微信群使用人数多、信息传播快、接受程度高的特点,积极开辟微信警务阵地,倾力打造警民互动新平台,不断强化警民良性互动,拓展公安机关服务范围,延伸工作触角。针对不同的管理、服务对象和功能,创建“平安青龙志愿者群”“青龙镇矛盾纠纷推送群”“青龙治保会交流群”“落梅村枫桥经验交流群”等多个特色微信群,极大地扩充了当前派出所掌控的社会信息资源。同时,提供在线为民服务,在线受理户籍业务办理预约、材料准备等事宜。以“即接即办”的态度,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截至目前,青龙派出所通过各类微信群发布便民提示、通知通告、政策法规等信息800余条,发布防范预警信息150条,累计解答群众咨询50次,收到群众救助信息35条。对各类求助、咨询事项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今年7月,“平安青龙志愿者群”里出现一条消息:“在青龙长岩寺上面的公路边发现一位老人长时间坐在路边,老人说不清名字和家庭住址,也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派出所民警看到此信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找到这位老人。因老人年事已高,听力不好,语言表达不清。加之天气炎热,老人出现中暑迹象,民警立即将老人带回派出所。在所里,民警拍下老人的照片发到青龙派出所的各类工作群,请群内的群众帮助寻找。半个小时群里就有了回应,民警顺利地联系上老人家属。家属赶到派出所对民警的照顾表示感谢,并赞扬了警民联动的工作效率。类似的救助,在“警民微信群”里常常都能看到。通过群成员的努力,每起救助都能得到及时解决,真正实现了“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探索“公民警校”建设 织牢群防群治网
为进一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不断增进民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安的热情,做好预防犯罪、维护治安治理的群治工作,青龙派出所以乡镇平安建设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创新推动落梅村创立“公民警校”试点。由青龙派出所负责日常运作,实行“零门槛入学、零学费上课、零起点教学”。“公民警校”设置防火、防盗、防诈骗、应急救援等10门学科,划分为传授、体验、活动、交流四类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等各种形式的安全防范教学。向学员传授法律知识、矛盾纠纷调处要领,提升学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常态化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教育宣传,切实提高公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思想认识、法律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公民警校”组织运作过程中,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先后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5家成员单位参与,吸收100余名各年龄阶层的学员,开展专题讲座8次,受教育群众1000余人次,形成了“人人皆警”的社会治理新格局。2020年,落梅辖区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49.47%,电信网络诈骗由7起下降至2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