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法律知识
到废品收购站向群众宣传防骗
说起杨华,同事的一致评价是:性格爽朗、做事细心周到、热心为民服务。
杨华,中共党员,2012年3月到华宁县公安局盘溪派出所工作,成为一名社区民警,2015年任盘溪派出所副所长。多年来,他扎根社区、辛勤耕耘,身体力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汇集民力、尊重民意,为维护盘溪镇治安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曾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被表彰为优秀公务员。
热心服务群众
盘溪镇盘江社区辖5个居民小组,共有1393户3747人。在社区提起杨华,群众马上就想起是那个身着蓝色衬衣、肩挎黑色背包,常常穿梭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社区民警“老杨”。
5年前,时任盘江社区民警的杨华深知:要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必须真心服务群众。一次,辖区清真寺举办“圣节”,他主动带领同事到清真寺周边疏导交通、维护秩序,受到群众好评。还有一次,他得知八方树村的一位老大爷没有户口,便主动上门了解情况,积极奔走调查情况、收集资料,为老人解决了户口问题。
如果说提供安保服务、办理户籍业务是社区民警的职责,理应认真做好。但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完成职责内的任务,杨华还经常遇到很多职责范围以外的求助。比如:“杨警官,我们村委会的打印机坏了,你能不能来看一下”“杨警官,我的手机欠费了,能不能帮我先垫交一下”“杨警官,今天过来的时候你能不能帮我顺带点药”。面对这些求助,杨华总是耐心回应并一一落实,他说:“只要是群众需要的,都应该尽力解决。”
任盘江社区民警期间,杨华共受理各类求助230余次,为群众排忧解难180余次,这些付出换来了群众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盘溪镇现有17个治保会250余名治保成员,70余名治安志愿者,5支义务巡防队110余名队员,300余名矛盾纠纷调解员。多年来,这支700余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在社区民警的直接指导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警治联勤、联户联防、邻里守望等群防群治活动,仅2019年就化解矛盾纠纷350余起,组织巡防70余次,开展安全防范宣传90余次,许多矛盾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民转刑案件大幅降低,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0%以上,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问题,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此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来得并不容易,其中饱含着杨华多年辛勤耕耘的汗水。
曾经,辖区部分治保组织涣散,治保成员能力偏低,巡防队形同虚设,群防群治力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为此,已任盘溪派出所副所长的杨华充分发挥自己“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积极奔走于各村委会宣传“枫桥经验”,宣传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经过不断沟通协调,一支支以党建为引领、重新整合的群防群治队伍“破茧而出”。面对“如何提高工作能力”问题,杨华多次走进各村委会开展专题培训,加强业务指导;面对“工作如何开展”问题,他引导治保组织进一步健全管理、选拔、表彰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经过杨华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如今盘溪镇的群防群治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筑牢三道防线
盘溪镇是柑橘种植大镇,因山林土地、买卖合同、水资源引发的纠纷常有发生。为此,杨华常常嘱咐同事:“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促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做好这项重点工作,他结合实际布下“三道防线”:充分发挥治保会的作用,深入排查民间各类矛盾纠纷,做好分类化解工作;村组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提交社区民警会同村(居)委会组织化解;社区民警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向镇党委、政府报告,会同综治、司法等部门研究化解。
2018年9月,盘溪镇一农户在销售柑橘时,与外地收购商因价格问题发生了纠纷,收购商准备取消交易离开盘溪,但农户已采摘好柑橘,如不交易可能造成数十万的经济损失,于是邀约亲友将收购商汽车堵住不让其离开。杨华闻讯后迅速带领同事赶到现场,将双方邀请到派出所连夜组织调解,在进行长达5小时的调解后,农户与收购商都做出了让步,交易得以继续,矛盾得到化解。看着双方握手言和,杨华和同事倍感欣慰,只是不觉夜空已泛出微光,黎明已经到来。
“三道防线”措施推行以来,民转刑发案数明显降低,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这些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杨华没有破大案后的鲜花和掌声,也无缘街头擒凶后的凛然和无畏,有的只是一颗对人民群众的火热之心,一片对辖区群众的赤子之情。
(韩建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