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云南财经大学法学专家组成的全面解决“立案难”第三方评估工作组接受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委托到红塔区人民法院对立案工作进行全面评估。自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红塔区法院立案工作取得实效,得到了评估工作组的充分肯定。
评估工作组一行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专职副书记何光禄的陪同下,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材料评估、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立案登记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红塔区法院副院长徐文华就区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全面落实情况向评估工作组各位专家进进了详细介绍。
一是保诉权立案渠道全面畅通。立案登记实施近两年半来,区法院兑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庄严承诺,破解了辖区内的立案难问题,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成为司法工作新常态,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自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红塔区人民法院共计接受起诉14093件,其中当场立案14081件,当场立案率为99.9%,裁定不予受理12件,裁定不予立案2件。其中,2015年受理5292件,同比上升48%;2016年受理7267件,同比上升37%,与2014年相比上升104%。二是多举措打造全新立案环境。两年来,区法院结合辖区实际,多次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开辟了自助服务区、增设立案登记窗口,细化立案登记工作各项流程,不断更新各种诉讼材料文书格式,诉讼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拓宽法律援助服务渠道,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进行帮扶救助。在今年,更是引入立案电子叫号系统,有效缓解了诉讼引导压力,保障立案登记有序运行。将立案登记、执行事务、信访接待、查档调阅等25项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为当事人提供了更为全面、周到、便利的诉讼服务。三是应对立案增多有妙招。开展“人民调解进法院”、成立诉讼调处中心,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在处理纠纷案件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纠纷解决的社会成本,引导更多纠纷通过调解、仲裁等程序解决,实现诉前调解与诉讼调解的有效衔接,探索案件繁简分流,最大限度节约诉讼成本,缩短审判流程,高效化解纠纷。
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以来,红塔区法院立案工作成效明显。省高院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旨在检视全省各级法院是否已全面解决立案难问题,从而推进和完善立案工作。作为第一阶段抽检的十家法院之一,红塔区法院将积极配合评估工作,认真落实反馈的意见、建议,持续巩固全面解决立案难成果,推动立案登记工作再上新台阶。
编辑: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