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懒、强担当、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大营街派出所牢固树立为民情怀,以“放管服”改革、“只跑一次”为契机,立足实际,着眼预约、流程、细节、服务等环节,创新服务措施,优化窗口服务,努力打造窗口服务新形象,进一步提升户籍窗口服务质效。
花样预约,为民服务更便利 。一是创新“6+X”服务模式。在严格贯彻落实《云南省公安机关服务群众提升效能22条措施》以及《玉溪市公安局服务群众十二条措施》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机制,将“5+1”模式改为“6+X”模式,其中“X”指周日受理群众预约的急办业务。将窗口4名工作人员分为两组,设立AB角,开展一人多能技能培训,科学安排值备班,确保周六正常办理户政业务,周日预约受理急办业务。二是户政预约及咨询业务纳入“接警”范畴。依托110和派出所报警电话知晓率,以及受案接访服务窗口全年24小时值班制,由值班民警负责户籍业务预约登记,次日转交户籍窗口办理,有效落实了户政窗口临时预约责任制度,急需业务咨询的,由值班民警告知群众窗口工作人员电话,实现与群众“零距离”对接。三是通过户管员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由户籍窗口工作人员牵头,将10个社区文书及107个生产组户管员共121人拉建“户管员微信群”,强化社区“户管员”职责,提供时政宣传、政策咨询、信息查询和预约办理服务,拉近了警民距离,了解了群众需求,受理了预约业务,第一时间为群众答疑解惑。“各位户管员请注意,疫情期间,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派出所户籍窗口实行网上预约办理,请告知群众如需办理相关业务工作,请下载’一部手机办事通’和‘云南公安微小警务网上警务室’,下方是二维码,如有不清楚,可直接拨打户籍工作人员电话进行咨询。”今年以来,通过“户管员群”传达了上级公安机关下发的《玉溪市公安机关启动疫情防控窗口应急服务机制》《云南省公安厅出台8条措施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便民措施,派出所辖区群众在全区率先通过预约办、手机微警务办方式申请业务,截至目前,共预约受理业务206人次,微警务办理118人次。
创新流程,群众办事更省时。一是开通审批“绿色通道”。根据”放管服”改革和“只让群众跑一次”新策,认真落实《云南省公安机关户籍业务工作规范》中的限时办结制,除坚决落实当场办结户口登记事项外,针对派出所3个工作日内审批办结的业务,采取窗口一受理、系统一流转、电话一对接的同一时间审批模式,对材料齐全且能快速核实的业务也实行当场办结,进一步优化了审批流程,让群众少跑腿。二是拓宽“一站式”服务。坚持“能查询的材料不多头跑,可在网上传递的资料不反复跑,能在窗口解决的问题不上下跑”的原则,充分发挥系统、网络、电话沟通的快速优势,凡到窗口申请业务的,能办的都一次办,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三是推出“警邮通”快递业务。为进一步优化便民服务,补齐信息系统短板,参照身份证邮寄快递模式,拓宽邮寄范围,对于自愿申请邮寄准迁证、迁移证和已到派出所的普通居民身份证的群众,在填写委托申明后,可以代为办理邮寄业务。同时,为降低邮递风险,与合作单位签订责任书,增加因邮寄方过错造成证件寄递滞后甚至丢失的赔偿额度,进一步提高证件邮寄安全性。2019年12月25日,家住大营街景兴苑的赵女士需将女儿户口迁至四川成都,由于赵女士需先到成都办理准迁证,再回到派出所办理迁移证,为节省往返时间和来回路费,赵女士委托派出所窗口工作人员,直接将准迁证寄到工作人员手中,由工作人员将迁移证办好后再邮寄到赵女士手中,极大方便了群众。
优化细节,群众办事更安心。一是公示“八公开”管理制度。在窗口醒目位置“八公开”,即“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服务项目、办事依据、工作流程、办结时限、服务费用、监督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和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更省心,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口碑。二是制作各式“填空式”申请书、申明书。针对户籍办理中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低,书写落户、更名申请有困难的情况,专门制作了各类“填空式”申请书、申明书,便于办事群众填写,做到省时省心。三是做好群众的“小管家”。凡到窗口的群众,工作人员主动“见景生情”为群众解小忧、帮小忙,为带孩子来办业务的群众照看小孩,当起“临时妈妈”;为“老、弱、病、残”代写、代支付、代送等工作当好“服务员”;为困难“五保户”“贫困户”自愿捐助费用办理身份证当好学习雷锋的“志愿者”;为不属于派出所窗口业务的到访群众当好“换位解决问题小助手”,让群众省心办事,通过行动积极践行新“五小工程”。
用心服务,群众办事更满意。工作中,派出所民警严格要求做到“一笑”:接待群众咨询办事、来访求助,做到笑脸相迎、微笑服务;“两起立”:群众的到来和离去要做到两起立,材料的接收和送达做到双手送递,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发生;“三心”:接待热心、工作细心、咨询耐心,做到“生人熟人一样热心、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真心”;“四声”:对照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等标准,做到群众询问有应声、处理问题有回声、听到表扬有谢声、群众离开有送声。“生动之处在于用心”,通过每一个心怀善意的用心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供稿\刘余
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