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街道地处红塔区南端城郊接合部,矛盾纠纷突出,热难点隐患较多,社会治安复杂。面对城郊接合部治安治理的复杂性,近年来,高仓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拓展整合群防群治“3+N”力量建设,有效吸纳三支力量融入社会治理,织密立体“防控网”,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全力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创新“基层党建+”新模式
引领基层工作
以党建为统领,创新实践“基层党建+智慧治理”新模式,穿起党建引领的“针”,引好基层治理的“线”,打通党群沟通的“网”,不仅让组织生活“活”起来、党员“动”起来,还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使命感、责任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所民警、辅警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到以党建促队建,以队建促业务,最终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依靠群众、党群共治、共同践行“枫桥经验”的社会治安治理新局面。
夯实“三支力量”建设
撑起“平安伞”
为破解城郊接合部治安管理难题,高仓派出所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群防群治建设新模式,整合辖区防控力量,壮大群防群治力量。
拓展“治保会+”,构建治保工作新局面。制定并下发了《高仓街道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治保主任不再兼任其他工作,实现治保主任专职化,同时细化保障措施,稳定治保人员待遇,形成“党政领导、公安主导、社会协同、人人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提升“内保+”,深度融合警企共建。高仓辖区有22家重点单位,保卫力量弱化,为充分挖掘单位内保潜力,派出所大力推行警企共建。以城南汽车客运站为例,派出所与客运站共耗资300余万元建设了联合警务站、联勤指挥室、联动巡逻队,经常开展联席会议和法治培训,警企互通有无,以共建促共治。今年以来,站内秩序井然,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多层面、大联勤巡防格局逐步完善。
推进“保安+”,激活社区警务末梢。保安员队伍规模大、接触面宽、信息渠道广、具有专业技能等优势,结合213国道横穿集镇过境、外来流窜作案突出的实际,派出所实施“警灯闪烁、守护平安”计划,即动员临街企事业单位建成21个治安执勤点,在强化企业内部安保的同时兼顾街面治安防范,实行门前治安“三包”,达到防范“双赢”的效果。特别是在213国道过境近5公里的路段上,集中打造出20余个执勤点和巡防点,极大地震慑了犯罪。今年以来,保安提供各类案件线索16条,治安信息21条,协助派出所抓获违法人员7名。
延伸“N+”做法
确保不出事
精准精细网格,全民参与“新警务”。为管理好庞大的群防群治力量,高仓派出所采用“1+1+N+X”网格化警务模式,将辖区精细划分为3大警区、5个大网格、26个小网格,近3000名信息员的网格体系。网格实行“一格多员”,由街道、社区1名领导任网格长负总责,1名社区民警任常务网格长履行日常具体工作,将街道站所、企事业单位、行业场所、学校负责人及村组干部等若干名工作人员编入网格成为管理员,发动广大群众争当信息员,上千名信息员同时成为“治安志愿者”,实现网格全覆盖。今年以来,治安信息员提供各类治安信息86条,协助稳控重点人员34次,提供案件线索24条,真正成为平安建设的助力军。
专群专室专管,构建“乡情警务室”。高仓地处交通咽喉,物流业发达,以高仓为据点中转的安徽籍司机及家属有8000余人,平时老乡“抱团”难以介入管理,一度成为治安治理难点。派出所以建立流动人口长效管理平安创建机制为工作重点,着力拓展“1+N”效能,在集聚地设立“乡情警务室”,聘请安徽籍协勤充当“触手”,聘请该群体中有威信的人充当纠纷调解“好手”,在社区民警指导下专门为该群体服务。“乡情警务室”建成后,辖区安徽籍流动人口的纠纷报警明显减少。2019年至今,“乡情警务室”共化解矛盾纠纷21起。
做精做强指挥,打造局域联勤“智慧脑”。为管理好几千名群防人员和用好多层次的网格指挥体系,高仓街道成立联合指挥部,下设指挥室,与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合署办公,兼具街道应急办职能。根据属地管理整合所有驻高仓企事业单位,施行大属地、大整合、大联勤高效应急指挥机制。“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科技防范在社会治安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指挥室将186路政府高清探头、210路社会监控资源及4套人脸识别等系统引入,将公安网、互联网、群防群治指挥专网等集成贯通,抽调培训2名民警和4名辅警组成专班,打造出“情报信息主导、立体勤务依托、网上视频巡控、标准规范指引”的指挥调度合成防控体系。
健全“五级联调”机制
做到矛盾不上交
高仓派出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五级联调”工作优势,建立矛盾纠纷分级调处模式,即一级为村小组自行调解,主要调解邻里矛盾纠纷;二级为在社区治保会(社区调解委员会)加挂“人民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牌子,由治保会承担较为简易的民间纠纷调处工作;三级为情节较为复杂和有必要的,由派出所社区民警参与支持治保会调解工作;四级为治保会无法调解的其他情节较为严重的矛盾纠纷,则由派出所民警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派出所进行调解;五级为针对涉及面较广、矛盾纠纷焦点较为突出的,由街道司法所(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协调各方进行调处工作,派出所全面协助。
社区矛盾、邻里纠纷“剪不断,理还乱”,五级联调充分发挥治保主任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前期排查深入细致,调解纠纷彻底有效,后续跟踪及时到位。2019年以来,社区治保会自行调解纠纷53起,社区民警下派社区参与调解20起,派出所自行调解54起,司法所参与重大纠纷调解6起,真正做到矛盾化解在基层。
树立“民生无小事”理念
实现服务不缺位
搭建“警务+利民”平台。派出所深入推进“高仓群防群治App”应用,该系统上设有法律法规宣传、户籍业务咨询模块,用一部手机搭建了派出所党组织与治保人员、辖区群众密切联系的便捷通道;用一个程序突破了对群众性治安防范力量管理的瓶颈。截至2019年7月,注册使用App群众人数已达3500余人,通过App发布法律法规、户籍业务等各类宣传26条,收集社情民意16条。通过“群防群治App”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App成为基层派出所与群众的联系的“纽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落实“暖心+服务”行动。7月初的一个夜晚,辖区治安志愿者李某带着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来到派出所。李某告诉值班民警,老人一直在明珠路人行道上徘徊。李某热心地询问老人是否知道回家的路,但老人精神恍惚,回答不上来。已近午夜,看着马路上车来车往,考虑到老人的安全,李某就带老人到派出所寻求帮助。最终,在治安志愿者和民警的爱心接力下,迷路的老人找到家人。在群防群治力量的带动下,高仓辖区越来越多的治安志愿者参与到“身边的小事”上来,通过一次次的暖心帮扶完美诠释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让群众感受到浓浓的温暖、满满的幸福。2019年以来,高仓派出所共救助弱势群众60余人,彰显了浓浓的警民雨水情,真正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
高仓派出所以党建引领的高度、服务群众的力度、化解矛盾的深度,通过群防群治“3+N”凝聚共治新力量,推广群防群治App搭建共享新平台,走出了一条高仓特色的共建新路子,实现了17年无命案、5年无群体性事件。
(艾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