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17年,一直工作在基层,见证了许多群众寄来的感谢信,有的写了满满几页,有的硕大无比,几个人一人拉一个角才展得开,而面前的这封感谢信却是那么的不起眼,纸张不平整,还有好几个错别字,不留意看,还以为是一张草稿纸,可是这封感谢信,却份量笃实,每次看到它,似乎都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们:基层民警,服务群众也许可以做得更多更好,而不仅仅是照章办事。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派出所户籍室里来办事的群众很多,一个挤一个,非常“热闹”,一位拄着拐杖的白发老人夹杂其中。老人大概70多岁的样子,因为人多,像怕被撞着、踩着,个头又矮,只是探着头,并不敢挤上前。民警看到了,就主动招呼老人,请前边的人让一让,让老人先来柜台前办。老人一上来就说:“去了几趟保险公司,人家不给办,说要儿子自己来办,儿子在外地工作,没法来啊”,原来,老人去保险公司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办业务,工作人员称要本人来办才行。可是因为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工作,户口几年前就迁出去了,人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几番协调,还是不行,有群众给老人支招:“咦,你可以去派出所问问呀!”老人听了,就一路打听,找到了玉兴派出所。
当时正值下午时分,太阳热辣,老人拄着根拐杖,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到派出所,希望民警能证明其儿子现在不在玉溪。听到这个情况,户籍民警为难了,经查实,老人的儿子户口确实已迁出去,派出所没法证明老人的儿子现在不在本地。按规定,只能给老人出具儿子户口迁出的证明。为了避免老人顶着大太阳来回折腾,民警改变了工作方法,把“出具一份迁出证明让老人带过去看看”改成“主动去电话询问协调办理”。经民警说明情况,保险公司同意凭户口迁出证明给老人办理业务。
老人很高兴,不停感谢,还问民警“有笔和纸吗?”民警不知老人的用意,便替老人找来了纸笔。老人握着笔,俯身在柜台上颤抖着写下几行字:“我一大把年纪了,跑来跑去不方便,今天遇上了这几个小同志,体谅别人、办事认真,为我解决了问题,请领导一定要表扬下!”,一旁的我在想:与其说是我们感动了群众,不如说是群众感动了我们。
事情已过去许久,不知为什么,当时的情景和老人欣慰感激的表情却不时浮现眼前,仿佛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位民警: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能做的还有更多,有时候,除了照章办事,多一份热心、多一份责任感,主动协调,才是真正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曹丽梅)
编辑: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