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群众。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他将满腔热血投入到公安事业中,在从警道路上谱写了一个个忠诚为民的故事,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进了骨髓。今天,让我们走近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北城派出所退休民警夏永林,听听他的故事。
□ 通讯员 龙会珍 马艳秋 文/图
从1988年到2023年,35年来,夏永林先后荣获十佳社区民警7次、优秀公务员7次、红塔区优秀共产党员1次。退休那天,夏永林说:“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任何时候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我都义不容辞,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的警察生涯没有句号!”
一步一个脚印走进群众心里
1983年10月,夏永林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内卫执勤人员到中队文书,再到班长,经过3年磨炼,夏永林从毛毛躁躁的小伙成长为稳重成熟的班长,荣立三等功,获得“特等射手”“优秀班长”等荣誉。服役期满后,夏永林秉持“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换装不换心”的初心,于1988年加入了公安队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先后在高仓派出所、北城派出所等单位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社区民警”。
2006年5月,夏永林被调到北城派出所,主要负责社区警务及接处警工作。当地群众口中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找老夏!”只要群众遇到困难解决不了,身为社区民警的夏永林都会赶到群众身边了解事情的缘由,耐心地帮助群众解决。莲池社区、大石板社区、北城社区、夏井社区、东前社区,社区换了一个又一个,夏永林在社区民警岗位干了17年。17年来,夏永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到社区,用双脚丈量辖区每一片土地,通过与群众闲聊了解社区情况,真正做到了地熟、户熟、人熟、情况熟。社区的大街小巷里,不知留下了多少他的足迹。
徒手夺斧头危难显身手
2009年的一天,夏永林外出办事,路过一红绿灯路口时,看见两伙人因交通事故发生激烈争执,其中一方当事人手拿斧头,气势汹汹。夏永林看到后,立即将车辆停放在路边,快速冲到持斧人身边将斧头夺下。
夏永林当时没有穿制服,持斧人以为他是对方搬来的救兵,上去就要打夏永林。夏永林立即亮明警察身份,熟练地将双方分开。很快,夏永林化解了双方矛盾,恢复了交通。事后,当战友问起他怕不怕时,夏永林说:“我来不及考虑怕不怕的问题,我只知道,如果当时我不将斧头夺下的话,有可能毁掉的是两个家庭。”
自掏腰包化纠纷
2021年11月,北城派出所接到报警称,玉溪二中旁的农贸市场内有顾客与店家发生矛盾纠纷。接警后,夏永林迅速带齐装备赶往现场。经了解情况得知,顾客带调料到店家研磨,但未将要求诉说清楚,就到市场内采购其他商品,回到商铺时发现店家将三味调料全部混在一起,以致无法使用。顾客要求店家赔偿,但店家不同意赔偿,因此双方发生激烈争吵。
了解情况后,夏永林先是将双方分开,稳定双方情绪,分别进行调解,但调解了近1个小时,双方都不肯让步。想到三味调料自家可以用,夏永林就自掏腰包,花了110元买下全部调料,顾客笑呵呵地离开了。回到家,夏永林的爱人看到混在一起的调料,埋怨不知道比例根本用不了,110元钱花冤枉了。夏永林笑着说:“我买这些调料,成功调解了一起纠纷,值!”
同事眼里的“夏老爸”
夏永林不仅业务工作干得好,还是派出所的美食家、园艺家、书法家、维修匠等,同事亲切地称之为“夏老爸”。每逢过年,同事都会向“夏老爸”预订卤腐、春联、黄焖鸡、红烧鱼……“夏老爸”都会一一应下,然后有条不紊地准备需要的材料。
退休前一个月,“夏老爸”晒白菜、洗菜叶、捂豆腐、调作料、装罐子……每天忙完工作就到食堂,昏暗的灯光下,年近60岁的老夏佝偻着背默默地忙碌着,这是他留给这个他热爱了17年的“大家庭”最实在也是最后的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