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曹丽梅
郑函今年38岁,2006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巡特警大队骑巡中队民警,承担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及警情处置增援工作。工作多年来,郑函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在反扒工作中吃苦耐劳,带领辅警队员坚守和战斗在街面一线,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战绩,用成绩打出了红塔公安“反扒”品牌。
虚心请教,啃下业务“硬骨头”
巡特警大队反扒队伍组建后,领导指定郑函前往其他部门学习视频侦查和案情研判。面对五花八门的应用系统,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郑函没有畏难,决心把应用系统这个“硬骨头”啃下来。他虚心向侦查能手请教,认认真真从最基础的查询学起,并把学到的要点记录在本子上,每天回到家后仔细琢磨。
为了尽快熟悉红塔区城市监控的具体位置、方向,他经常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发现平时不熟悉和容易混淆的角落,他就自己画图强化记忆,或者下班后去实地走一走,有时一趟记不住,就走两趟。闲下来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梳理过滤。
通过努力,郑函很快熟悉了红塔区内数百个城市监控位置,基本做到“说路段知探头位置,说探头位置知监控方向”,为视频侦查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还带动其他队员积极参与研判学习,他说:“不懂研判,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反扒队员。”在他的鼓励影响下,队员们很快掌握了基础侦查要领。
“一钻到底”,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
面对海量的视频数据、各种繁杂的系统,没有一颗“一钻到底”的责任心和“坚持再坚持”的毅力,很难完成任务。郑函经常眼睛盯着电脑显示屏,边看边记,一坐就是几小时,甚至一天。
郑函带领便衣组紧盯中心城区“立未破”案件、团伙系列案件、多发案件,分类梳理,多方挖掘线索渠道,边学习、边研判、边总结。2024年2月20日23时许,红塔区某村发生一起车内财物被盗案件,车主因疏忽未锁好车门,被盗2000余元现金。郑函到实地查看,与报警人仔细核对,准确掌握情况。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郑函5次前往案发地,走访周围住户10余户,调取10多个城市监控摄像头,获取十余段有研判价值的视频资料。奔走一天,回到办公室,他顾不上休息就扑在电脑前,反复分析比对可疑人员、车辆,眼睛盯着视频累计超过100多个小时。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反扒队员再接再厉、连续作战。通过大量工作,在红塔区一旅馆内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
此后,郑函用同样的方法,相继破获难度更大的手机被盗案件和市场扒窃手机案件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千元。同事们都说:“这些案子虽然破得辛苦,但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实事。”
真抓实干,反扒一线战果频传
工作中,郑函带领便衣组联勤部门严格落实“警力跟着警情走”要求,在信息研判的基础上,圈定治安重点部位、案件多发部位及多发时段,以秘密巡查为主,加大对菜市场、老城区、繁华路段等部位巡查力度。同时,依据研判成效,与各部门、各警种街面公开武装巡控力量形成合力,极大提升反扒效率。
2024年3月20日13时,便衣组接到“某商铺价值3000余元的平板电脑被盗”的警情,通过认真研究案情,多次到辖区派出所调取案件材料,与办案民警共同分析以及实地走访等,依托视频侦查线索积累,锁定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并将其抓获。
郑函还带领反扒组一举破获红塔区某综合楼车内财物被盗案、人民路步行街手机被盗案,将徐某某、张某某等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破获系列盗窃案件10余起,在治安突出问题整治行动中战果显著。
群众常常把公安队伍中的便衣称为“幕后英雄”,面对这样的赞誉,郑函却说:“我们算不上英雄,我们只是通过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小事、实事,保护群众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