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法治宣传。
□ 通讯员 白惠芬 文/图
从警27年来,曾晓春先后在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研和、大营街、红塔山派出所工作,担任过社区民警、内勤民警、办案民警。2022年10月,曾晓春被调到洛河派出所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他一直战斗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从警誓言。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
为最大限度挖掘社会资源,实现治安防控由民警辅警“独唱”向警民“合唱”转变,曾晓春充分依托乡综治中心,将社区警务团队工作模式深度融入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推进基层平安建设,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2023年4月,洛河乡法冲村委会的网格员向曾晓春反映,法冲六组的普某等3家人与前来收樱桃的一名贵州老板因买卖问题发生纠纷,双方情绪激动,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曾晓春采取分开交谈的方式,分别与双方耐心细致地讲解法律知识、开展说服教育,积极做好双方思想工作。经调解,双方握手言和,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引发打架斗殴案件发生。
在矛盾纠纷调解中,曾晓春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工作经验。他善于对错分析,善于将说理调和与法律知识宣传相互结合,展开细心调查。他静心倾听当事人陈述,然后综合运用面对面交谈、单独交谈等多种调解方式,启发双方当事人转换角色、换位思考,从而在情感上形成共鸣,达成相互理解。
“调解矛盾纠纷,就是要讲公平重公道,让双方都心服口服,既治标又治本,才能彻底解决群众矛盾。”从事社区警务多年来,曾晓春调解过的矛盾和纠纷数不胜数,他始终坚信,为老百姓办好实事,关键在一个“真”字,要顺应民心、把握重点。同时,要结合普法释法,逐步引导双方表达诉求,争取“法结”“心结”双解。
夯实预防警务工作
为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曾晓春积极探索政策法规宣传的新载体、新模式、新路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政策法规宣传至每一户居民家中,覆盖辖区群众3700余人。
线上,他不定期将一些法律知识点摘录下来并推送至辖区网格群、治保群,不断给群众灌输“遇到问题合理依法维权”的思想;线下,他深入村寨、企业、校园宣传法律法规以及识诈防骗等知识,解答群众的咨询求助200余人次。2024年以来,曾晓春走进学校开展法律法规宣传25次,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暖心救助温情服务
脚步勾画辖区平安,真心服务辖区群众。曾晓春把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暖心救助温情服务。
2023年3月,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辖区一养殖公司拉鸡的货车发生侧翻,目前车主被困。曾晓春立即带领值班辅警赶往现场,看到车辆驾驶室一侧倒地,无法直接进入。为避免造成二次伤害,曾晓春决定从另外一侧撬开车门,进入驾驶室后将受伤司机托出,几人在车顶配合将其抱住,最终成功将司机救出并送至医院。
曾晓春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心守护群众安全,热心解决群众困难,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记录辖区大小事情
“每次见曾晓春,他总是拿着一个笔记本,听着听着就开始在笔记本上写。”洛河乡治保主任说。2022年10月,曾晓春刚到洛河派出所,为了先摸清辖区的基础信息,做到人熟、地熟、事熟,他采取最“笨”的方法——实地走访,手写记录。靠着一双腿和一支笔,曾晓春在半年时间里摸清了辖区治安要素的详细情况。哪条路段要经常巡逻,哪个企业要多去开展检查,哪里的纠纷急需化解,这些信息不仅记在了他的笔记本上,也记在了他的心里。
在曾晓春笔记本的首页,写着“事与书在”四个字。他说,20多年的社区民警生涯,日常多是居民需求、意见建议、矛盾纠纷等这样的“琐事”,自己一一记下来,逐项帮助解决。他还总是自嘲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月27日上班,群众反映21时许,有白色面包车进入干沟箐久不出,可疑。一路巡查,在平滩水库入口发现云F白色面包车,经查,车主某某,有前科,在干沟箐未发现异常。”随手翻开曾晓春的笔记本,这是成百上千条记录中的一条。
每次走访社区,曾晓春都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下辖区群众的大小事情,与辖区群众建立了心连心的真挚情感,让群众的心头事能尽快得到回应和帮助,让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曾晓春说:“穿上这身警服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凭着帮群众解决困难的一件件小事,他成了辖区群众最贴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