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减少社会对立面,进一步预防违法犯罪发生,江川区把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作为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五个到位”,推进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精准化、精细化、常态化、动态化“四化”根生落地。
坚持安排部署“要到位”。自开展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以来,江川区深刻认识到做好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常态化加强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努力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落实落细管控措施,区乡两级定期召开研判会,对服务管理各类特殊群体时产生的“疑难杂症”进行综合“会诊”,齐心协力为江川区打造“美丽滨湖花园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排查走访“要到位”。自开展特殊群体服务管理行动开展以来,江川区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以实施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八大行动”为抓手,依托“一网十联四创建”工作体系,深入网格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工作,对辖区内特殊群体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排查全覆盖、无死角。排查中,对流入人员及时掌握情况,作出危险性评估,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对流出或脱管人员,想尽千方百计查找,取得联系,掌握情况。
坚持服务管理“要到位”。全面摸排后,根据特殊群体类别,对确定纳入服务管理的特殊群体逐一核对登记建档,各牵头单位主动与责任单位对接,实现数据共享,确保全面掌握特殊群体基本情况,对特殊群体底数做到“一口清”,动态管理“心中有数”。对排查出的特殊群体进行具体研判、分类管控。对排查中发现有苗头性和激化性矛盾纠纷倾向的重点人员,落实“定人包案”制度,确保能够动态掌握特殊群体实际情况、具体动向,坚决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始发阶段、解决在事发当地。同时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对特殊群体加强法律宣传,提高特殊群体的自我约束和适应社会能力,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坚持帮扶救助“要到位”。深入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集中排查问题隐患,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在基层除常规设置的便民服务中心、信访办、社戒社康办公室、安置帮教办等面向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外,还整合资源,打造社区精神障碍康复站、心理咨询室、“妇女儿童维权站”“儿童之家”等各具特色的服务阵地,为特殊群体提供常态化服务。同时全面落实特殊群体帮扶救助政策措施,需要医疗救治的,进一步强化治疗,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将其纳入低保、临时救助帮扶范围,最大限度落实帮扶救助措施,做到“应治尽治、应助尽助、应收尽收”。江川区残联多年来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真心服务残疾人群众,当好为残疾人就业的“铺路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守护人”,先后被评为“玉溪市残疾人工作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县(区)残联”、云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星云街道专门为社戒社康人员打造的心理咨询室,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进行戒断巩固心理疏导及教育培训,得到市禁毒委的认可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