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勘验,不放过蛛丝马迹。
勘察现场
他行色匆匆,没有上下班的时间分界线,出门从不分晴天雨天,总是在交通事故现场反复勘察,来回奔忙于当事人家中。只因职责所在,他一刻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他就是江川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汪来平。
队里,无论小年轻还是老同志都亲切地叫他“汪师”,因为在他们看来,汪来平就是一位事故处置工作的老师傅。从1995年刚入职的年轻小伙干到现在分管事故工作的交警大队领导,19年里,汪来平没有一天离开过事故处置工作,他所有的激情和热忱都献给了这份事业。
“钻”到案子里的人
“事故处置民警就是在与时间赛跑,要具备现场痕迹勘察能力,深入了解和掌握多项法律法规知识,且交管业务要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够获得当事人的信任,准确回应老百姓的疑问。”这是汪师在与新入职的事故处置民警交流经验时常说的话。在同事眼里,汪师就像是侦探小说里的福尔摩斯,认真严谨,做起事来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用现场的痕迹事实去捕捉真相。
案情分析会是队里每周必开的重要会议,只要没有重要工作安排,汪师都会准时参加。今天汪师早早准备好案件材料来到分析会现场时,队里的小年轻和老同志早已经坐满会议室。这次分析的是一起出租车撞人事故,案件材料里厚厚的照片是事发后所拍摄的事故现场情况。“大家看,受害者的腰背部擦伤,是在最凹的部分,说明不可能是平坦的路面导致,而出租车凸起的保险杠与受害者腰背部的伤痕接触面恰好吻合,大家是否同意?”汪师在有条不紊地向同事们阐述自己的案情分析,一张张静止的照片在汪师的讲述下仿佛活了起来,像电影胶片一样在每个人眼前还原和放映着案发时的情景。正是有了丰富的事故处置工作经验,加之前期多次实地勘察和对每一张图片的细致分析,才能够如此完整地分析案发过程。
队里刚接触到事故处置工作的小年轻们追着汪师问,“汪师,我要干多久才能像你一样厉害呢?”汪师总是腼腆一笑:“磨吧!事故处理工作没有两三年的锤炼是干不好的,关键啊,你们还得好好锻炼身体。”
这“好好锻炼身体”这句话可真不是开玩笑的,事故处置工作还真要有强健的体魄。有一年,在路居镇的石头山磷矿,一辆面包车翻到了公路下三十米的山沟里,有一老人当场死亡。为了保持事故现场的原貌,汪师和几位事故民警绕了几百米的路才走到案发地点,并现场进行勘察。勘察取证结束后,由于地形的特殊性,吊车不能够到达,汪师和同事们只能想办法挪开车后,用手将遗体抬出。当时老人的头部已经压坏一半,为了尽量保持遗体的完整性,这几百米的山路,他们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而像这样类似的情况,每年都会遇到,这来回的勘察和搬运,没有体力可不行。再艰难的路,为了还原真相,有着“给死者一个交代,给生者一个安慰”的信念,汪师都会毅然决然地往前走,不放过任何线索和证据。
换位思考 服务群众
“处理好交通事故,不仅仅是查清事实的真相,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善后处理工作?我们既要有刑警侦查破案的思维,更要有片警调解纠纷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服务群众。”这也是汪师的一句名言。
有一起事故至今让汪师难忘。2013年7月19日中午,江川交警大队接到报警,翠大线侯家沟路段一辆小轿车与大型客车相撞,小轿车上的四名乘客包括驾驶人在内当场死亡,另有2名乘客身受重伤。为了抢占黄金救援时间,汪师和同事们火速赶往现场,对伤员开展救治,第一时间封锁、保护现场。虽然干事故处理工作10多年了,但现场还是怔住了汪师,小轿车车头被全部撕开,驾驶人头骨爆裂,令汪师更痛心的是有2名死去的乘客还是未成年人。这起事件就是当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7·19”事件。事发后,死者的家属要求高额赔偿,不接受任何调解,并多次讨要说法,伤心和愤怒的受害人家属还不定时地打电话质问汪师事故处理的善后情况,有时很可能只是一些埋怨和漫骂,但汪师总是耐心倾听和解答。为了妥善解决这起事故矛盾,汪师先后7次组织死者家属、客运公司和客运车辆驾驶人、保险公司商谈,并积极申请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同时与江川法院开展协商解决这起事故矛盾,最终妥善解决了这起事故纠纷,维护了当事双方权益,让受害者家属得到了应有的赔偿。
汪师常说,“事故处置最难的就是赔偿问题。”有时肇事双方经济条件都很差,由于拿不出赔偿金,很多受害者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从事事故处置工作19年里,汪师一直坚持工作就是“受害者家庭走访”的信念,每年都要走访10多户人家。江城镇张官营村的姐弟俩,一直是汪师最放不下的。10年前,姐弟俩的父母因为两起车祸,在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去世,留下了姐弟俩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这几年里,汪师每年春节前都要去看望姐弟俩,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鼓励他们坚定生活的信心。
从事事故处置工作19年里,汪师看过因交通事故导致双方撕破脸的纠纷,经历过太多家庭的悲欢离合,体会过受害者背后的辛酸,他深刻感觉到他和同事的力量太小。面对重大复杂案件时,有时稍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因交通事故引发不稳定因素,而面对受害者,微不足道的爱心并不能挽救和解决一个家庭的困难。
如何及时化解交通事故导致的矛盾,并快速作出赔偿,更好地处理善后事宜,一直是压在汪师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多年的经验和寻求问题的决心,让汪师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出口:“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多个相关部门配合联动,才能更好地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想干就干,汪师积极汇报,到江川法院、辖区内的各保险公司积极协调,最终形成了《江川“三调联动”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机制》,建立起法院、公安交警、保险公司“三位一体”,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三调联动”的道路交通事故调解服务工作机制,多渠道、多方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损害赔偿纠纷,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在“三调联动”机制建立的近半年时间里,由于案件善后处理中保险公司提前介入,部分费用得到了垫付,提高了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的效率,也缩短了调解达成的时限。看到了这样的结果,大家都纷纷点赞,笑着问他,“汪师,你心里的大石头可以放下了吧?”可汪师却说:“革命路上的小小成功不算什么,拦路虎还有很多,同志还需努力啊……”
汪师在继续着他的人生故事,我们在品味着他的“事故”人生。希望猴年里,玉溪市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置工作因汪师这样默默付出的交通民警再谱新的篇章。(王全 业天骄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