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
57岁的李明再过3年就要退休了,但他始终以一个“老兵”的姿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一心扎根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中,用全部的青春和热情、心血与汗水浇灌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为彝寨的平安和谐无悔奉献。
□ 周发兴 文/图
李明,20岁参军,在部队摸爬滚打3年后到原江川县公安局工作。他在彝汉杂居的山区派出所一干就是21年,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大山里的彝族群众,用坚守和奉献谱写了一曲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从警之歌。
扎根深山 做平安彝寨的“守护人”
安化彝族乡是江川区唯一的山区少数民族乡,李明负责的光山社区人口占全乡的53%,治安情况复杂。李明积极与村委会联系,组建了一支7人女子巡逻队,在积极开展巡逻防范的同时,对群众中暴露出来的矛盾纠纷苗头主动登门访查,了解症结所在,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2020年12月18日,在滇中引水工程安化彝族乡小扑隧道8号支洞上班的岳某和郭某因纠纷发生扯打,致双方不同程度受伤。双方家属都不服气,扬言要用武力解决问题。为了从源头化解矛盾,李明多次组织双方调解并最终达成协议,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双方握手言和。
2020年10月26日凌晨,辖区群众花某家一匹价值9000余元的骡子被盗。接到报警后,他和同事迅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得知花某夫妇身体不好,被盗的骡子是他家从事农业生产的重要帮手,全家人把这匹骡子当“家人”看待。为了帮花某家追回被盗的骡子,李明和同事通过走访调查和分析研判,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秦某抓获归案,并成功追回了被盗的骡子。
走村入户 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社区警务的中心工作就是搞好安全防范。为了摸清社区情况,李明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走村入户,到村民家中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存在的困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构筑警民共建防护网,李明从宣传工作做起,在社区各个角落张贴安全防范提示。将警民联系牌张贴到各个单位、场所醒目位置,向辖区群众发放警民联系卡,让群众能随时联系到自己;到村委会、学校、企业上法治教育课,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案(事)例宣传禁毒防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打击跨境赌博、缉枪治爆等,让大家知法、守法、懂法。21年来,他走遍了村村寨寨,对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因为他敢作敢为、为人亲和,在辖区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成为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好片警、“贴心人”。
今年1月6日,辖区内的李某兄妹俩因土地归属发生纠纷,李某用农药将妹妹家承租给王某家田地内栽种的蔬菜损坏,三方为此多次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因兄妹俩矛盾较深,李某多次到相关部门上访,并扬言若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将赴省进京上访。李明多次和三家人进行沟通,分别从道德、法律、家庭等方面进行分析,讲清了是非曲直,理顺了前因后果。最终,三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消除了一起安全隐患。
李明还是个“热心肠”,总是把群众的事放在首位。今年7月3日,辖区一名群众徐某食用野生菌中毒,情况十分危急。李明得知后,迅速驾驶警车将徐某送到安化彝族乡卫生院。因病情严重,医生建议到江川区人民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为确保徐某得到及时救治,李明再次驾驶警车将徐某送往江川区人民医院治疗。一路上,徐某呕吐不止,李明的衣服被涂成了“迷彩服”。徐某的家人赶到医院后,要求他留下姓名,日后登门感谢,李明婉言谢绝后又回到工作岗位。
2020年6月,辖区群众黄某夫妇收养了一名女婴。然而,在孩子落户过程中,黄某夫妇遇到了始料未及的困难。李明获悉后,第一时间到黄某家了解情况,耐心地向黄某夫妇解释关于收养孩子的法律法规。为了帮助黄某夫妇办理孩子的落户,李明多次到孩子出生地调查取证,多次到民政局奔走协调。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黄某夫妇于今年5月10日拿到了女儿的《收养登记证》,女儿的户口问题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解决。
为民服务 做无怨无悔的“痴心人”
社区警务工作看似平淡,却是公安机关的基础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长期跟群众打交道,有的群众不理解,经常冷眼相对,李明总是面带微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讲法律、讲道德,用自己的真诚感化群众。李明常说:“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就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作为一名山区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但是一定要用心多为群众办小事、做实事,这样群众才会认可你。”
21年如一日,置身大山之中,舍小家、顾大家,李明把全部的精力倾注于工作中。对于家人,他内心充满了愧疚,妻子在农村辛勤劳作,他无能为力,82岁的母亲年老多病,他没有时间去照顾。他走遍了彝乡的村村寨寨,把彝乡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先后化解矛盾纠纷400余起,为辖区群众办实事800余件。他把辖区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辖区群众也把他当成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