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彦鹏向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宣传。
□ 通讯员 周发兴 文/图
史彦鹏,玉溪市公安局江川分局交警大队一名“80后”普通民警。42岁的他,在交警岗位上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经历了多部门历练。岗位几度变换,但他的为民初心始终不变。每一次出警、每一次调解、每一次办案、每一次学习都诠释着为民情怀,彰显着江川交警的使命担当。
每一次出警都分秒必争
“快一点,再快一点,每快一秒钟,就可能挽回一条生命,挽救一个家庭。”这是史彦鹏常对同事们说的一句话。俗话说车祸猛于虎,很多交通事故,都会造成人员被困受伤。作为负责交通事故处理的民警,史彦鹏每一次出警都在与时间赛跑,因为他深知早到一秒,受伤人员就会早一秒脱离险境,及时得到救治。
2023年9月16日中午,一辆大货车与一辆小轿车在玉江路五岔路口发生交通事故,正在值班室休息的史彦鹏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发现小轿车受到撞击严重变形,驾驶员被困在车内无法动弹,情况十分危急。史彦鹏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同时让同事在远端设置警示标志疏导交通,自己则从车上拿出撬棍,将小轿车驾驶室车门撬开。其间,史彦鹏不停呼喊一度陷入昏迷的驾驶员,鼓励他振作精神。车门撬开后,刚好120急救医生赶到现场,为医生抢救伤员争取到了宝贵时间。把驾驶员送上救护车后,史彦鹏才发现自己的手掌在撬车门时划开了一个口子,鲜血顺着指尖流了下来。史彦鹏简单处理伤口后,便投入到现场勘验工作中。后经医生回忆,当时幸亏抢救及时,再慢一点该驾驶员就有生命危险了。
参加工作以来,史彦鹏处理过数不清的交通事故,每一次出警,他都把时间看作生命,不断突破极限,把“快”发挥到极致,为挽救群众生命财产而狂奔。
每一次调解都全力以赴
很多交通事故经过现场勘验和责任划分后,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调解。史彦鹏深刻认识到,生硬的法律解释和责任划分并不能让群众满意,想要成功调解纠纷,需要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了解争议焦点,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公平公正地开展调解工作。
2023年6月13日凌晨,王某驾驶的小轿车与陈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致使陈某受伤。调解过程中,因责任认定为同等责任,双方争议较大。陈某认为此次交通事故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提出了很多赔偿诉求。但王某只购买了交强险,而且双方都有责任,不愿意与对方协商。史彦鹏对双方当事人“背靠背”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换位思考。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该起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双方握手言和。
史彦鹏常说:“人民警察代表的是政府形象,一言一行都在为公安机关做代言。跟老百姓打交道,既要注重执法尺度,也要体现执法温度,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每一次办案都一丝不苟
近年来,随着车流量剧增,各类交通事故频发。一些交通事故发生在野外,驾驶员肇事逃逸后,案件侦破难度很大。史彦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重大疑难案件的侦办中施展才华。
2018年5月13日,江川区江城镇李家营路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越野车撞人后逃离现场,受伤人员家庭条件不好,无力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整个家庭陷入了绝境。史彦鹏在现场勘查中未发现任何肇事车辆碎片,因为案发时间在夜晚,现场周边也没有监控和目击证人,案件调查进度缓慢。为查清案件事实,史彦鹏调取了周边卡口监控,对上百辆路过现场的车辆进行细致对比,发现了一辆黑色越野车右后视镜有损坏,遂对该车进行调查,最终将嫌疑人抓获归案。经审讯,嫌疑人刘某对肇事逃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用。
参加工作以来,史彦鹏参与处置各类交通事故6000余起,侦办交通事故案件270余件,救助群众200余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初心。
每一次学习都快人一步
史彦鹏善于学习,经常利用工作之余钻研法律知识。他不但是一名优秀的事故处理民警,还是交警大队的兼职法制员,在做好事故处理工作的同时,还负责部门案件的审核把关。2022年,史彦鹏在对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进行审查时,发现办案民警忘记收集肇事车辆后方车辆信息,便要求办案民警找相关驾驶员询问。随后了解到该车装有行车记录仪,为后来的刑事诉讼提供了关键证据,保证了案件诉讼顺利进行。
2019年,史彦鹏考取了警用无人机驾驶证,并将无人机驾驶技术应用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为公安机关交通安全管理注入了空中力量。同时,史彦鹏发扬“传帮带”精神,通过开设培训课,给同事们讲解无人机飞行原理、飞行技巧。如今,很多同事在史彦鹏的指导下学会使用无人机,在交通事故处理、指挥调度、日常巡逻、重点路段布控等工作中,常常能看到无人机的身影。
严寒酷暑立风中,警徽熠熠步从容。满面风尘终不悔,只求人安路畅通。作为一名在交通管理岗位上工作近20年的老交警,史彦鹏早已将为民情怀根植在事故处理和车水马龙中。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史彦鹏6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5次受到嘉奖表彰,用青春热血为自己的从警生涯书写了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