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江川长安网 >> 政法园地 >> 政法风采
法度之下有温度——记玉溪市江川区司法局宁海司法所所长龚艳美
2025-07-29 08:58:21

“老杨,现在还喝酒吗?”

“不喝了!再端杯子,就对不起龚所长您了。”

“要记牢这个教训,代价惨痛。”

“谢谢您,等女儿出嫁那天,一定请您来喝杯喜酒——我保证以水代酒。”

“只要你不喝,我一定到场。”

近日,玉溪市江川区司法局宁海司法所所长龚艳美带队走进宁海街道海浒社区,对社区矫正对象杨某进行入户走访,一段司法干警与社区矫正对象由法度到温度的故事由此展开。

20250728100201800736

和社矫对象交朋友

“我来社区矫正,因此认识龚所长,现在我们是朋友了。”老杨说。

今年48岁的老杨,曾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四个月。他刚入矫到司法所报到时,因对判决不服,思想有抵触,怨气也较重。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龚艳美经深入了解,得知老杨平时喜欢喝点小酒,久而久之有了酒瘾,离异单身的他和7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居住,当时他的独生女在上大学,老杨担心触犯法律一事对女儿的前途会有影响,因此对判决耿耿于怀,进而对社区矫正产生抵触情绪。

怎么办?是以常规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铁规”进行严管,还是以情动人打“心理战”

龚艳美和同事经过分析研判,为老杨定制了“法律教育+情感关爱+心理疏导”为主的个性化矫正方案,并将其列为严管对象,密切关注其思想动态,增加实地走访频次。在日常矫正中,老杨表现好的时候夸他一番,表现不好的时候“骂”他一顿,始终把他当作一家人对待。

有一次,老杨在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住院(对方全责),龚艳美立即带着司法所工作人员赶到医院探望他,并主动要求帮助老杨调处该起纠纷。老杨出院回家后,工作人员根据老杨的伤情及手机不能在“在矫通”App上打卡的实际困难,及时调整了矫正方案:去司法所定期报到,变更打卡方式。

龚艳美利用女性容易做思想工作的特点,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对老杨进行温情帮教,老杨的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好,直至被顺利解矫。

对老杨进行温情帮教,只是近年来该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何解开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结,让他们汲取教训、重拾信心、回归社会,是摆在司法所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此,龚艳美扎实学习社区矫正法律法规,提出“以人为本、宽严相济、情法相融”的工作理念,按照“分类施管、重点特管、日常严管、人性化管”的方式,以规范化、精准化、人性化为抓手,因人施策,精准矫正,严管厚爱,着力打造“宁海社矫之家”。

近年来,龚艳美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矫”行与“正”心相结合的教育帮扶模式,对社区矫正对象组织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普法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心理疏导感化、感恩回馈社会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活动。近3年来,该所在册社区矫正对象自愿捐资捐物献爱心55人次达3万余元,自发参加无偿献血15人次共5500mL,积极参加环境卫生整治、祭扫烈士陵园、开展星云湖保护等各类公益活动19次,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微信图片_20250729085427

用真心调解解民忧

“龚所长,你看看,我和邻居共用的道路被邻居建房打桩时占了40厘米,这也太霸道了吧?”7月15日上午11时许,龚艳美带领工作人员一下车,江川区朱家庄社区大龙潭村民小组的一名中年男子就怒气冲冲地向她叫嚷。

“别着急,慢慢说,我们先去看一下现场。”龚艳美一边安慰中年男子,一边顶着烈日向产生宅基地纠纷的地方走去。看现场,了解地形;听述说,了解纠纷缘由。在烈日下站了40多分钟后,龚艳美基本了解清楚纠纷情况。

“在基层,大到打架斗殴,小到婆媳矛盾,都是司法所日常调解需要关注的内容,部分老百姓发生纠纷时,人民调解能够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问题,省时又省力。”龚艳美对记者说。

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基层司法所的重要职责之一。2024年,龚艳美受辖区某国企委托调处一起单位职工因病去世遗产继承纠纷。经调查了解,该纠纷涉及遗产种类多(有6类共计119万余元),具有法定继承权的人员也较多,且有的已经去世,情况较为复杂。在调解过程中,她采取“调解+普法、法治+德治”的办法,先结合民法典有关法定继承、代位继承及继承顺序、遗产分配方式等法律法规进行普法,再结合实际确定继承人范围,最后确定遗产分配范围和分配方式。在车辆作价、养子照顾等问题上,她又从家庭伦理道德和传统美德层面进行耐心劝说,经过一天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并签订了书面协议。在后续当事人办理遗产转接过程中,她经常用电话跟进询问,积极帮忙协调办理事宜,并在全部财产公证完成后及时组织当事人签署分配协议。至此,这起长达9年的遗产继承纠纷终于在当事人家属的感谢声中画上圆满句号,事后当事人家属还给宁海司法所送来一面感谢锦旗。

近年来,为把人民调解工作干好干实,龚艳美购买与调解有关的法律书籍进行自学,对常用法条逐条记录、反复钻研,力求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情法理相融合。在具体调解工作中,她始终把“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作为准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做到事实清楚、依据充分、有理有据,最大限度保障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龚艳美的示范引领带动下,宁海街道近3年累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232件,其中疑难重大纠纷58件,调解涉案金额1644万元,调处成功率达98.7%,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有力地维护了辖区和谐与稳定。

微信图片_20250729085439

增普法宣传成效

“要减少辖区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我认为首先要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而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的前提,是要提高基层普法队伍的整体法律素质。”龚艳美自2022年3月调入江川区司法局以来,针对在日常生活中群众多发易发的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房屋宅基地纠纷等矛盾纠纷,重点抓好街道、村(社区)调解委和“法律明白人”两支专门队伍的教育培训,将宪法、民法典、《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等重点法律法规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每次普法培训的重点宣讲内容,有效提升了这两支队伍的法律素养和运用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发挥“1+1>2”的工作效能,助力法治乡村建设,维护辖区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宁海街道11个村(社区)共培养“法律明白人”66名,实现了“法律明白人”普法专门力量全覆盖。

2022年3月,龚艳美刚调到司法所工作时,身边很多人都认为司法所很清闲,只是搞普法宣传而已。而有的人则不理解,司法所为什么要对犯罪的人进行矫正和帮扶。为打消这些人对司法行政工作的不了解、不理解,她坚持以“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沉下去能思、走出去能干”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借助新媒体便捷“接地气”的优势,截至目前撰写宣传信息130篇,并编写美篇制作小视频开展对外宣传,既展示了基层司法所司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又扩大了司法所的普法宣传面。

其中,龚艳美撰写的美文《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致敬最有情怀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张国斌》宣传了基层人民调解标兵张国斌,张国斌的先进事迹因此被层层上报宣传,引起上级重视,张国斌也被司法部、省司法厅分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云南省调解能手等。其撰写的《“一网一专四对接”夯实基层治理平安根基》《汇聚“银发力量”赋能人民调解》等文章被相关媒体转载宣传。

“我和龚所长是同事,在工作中,龚所长敢于担责、工作扎实。在调解工作中,她能够很快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她是我学习的榜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云南省调解能手张国斌说。

在普法工作中,龚艳美将普法落实到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在“两类人员”监管帮教中普法,在调解矛盾纠纷中普法,在解答法律咨询中普法。她和同事经常来到辖区中小学校、村(社区)、集市、公园、田间地头等地进行普法宣传。

3年来,龚艳美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联合街道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开展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打击非法捕捞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累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2.1万份,开展法治宣讲60余场,受益群众8万余人,辖区群众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悄然形成。

微信图片_20250729085432

“一片叶,落在哪里都是归宿;一朵花,开在哪里都要芬芳!”龚艳美说,每一次调解成功她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我将用脚步丈量调解工作的广度,用行动传递法治的温度,用勤奋、执着和热情谱写司法行政工作答卷。”这名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基层司法所所长动情地说。

云南法制报 记者 管继方

编辑:王一婷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江川区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