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检察日报》头版刊登玉溪市易门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易门县军哨铁矿矿山生态治理公益诉讼案。

植此青绿:废弃矿山绿色重生

曾经的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已经湮灭,拥有300多年开采历史的云南省易门县军哨铁矿早已不复旧日的繁华喧嚣,只残存随意堆放的尾矿和一片荒芜寂寥。
尾矿是指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排放的“废渣”。“2010年,军哨铁矿山正式停采,但多年矿渣堆积,导致周边土壤贫瘠,植被恢复难度大,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侵害。”易门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海东告诉记者,2023年2月,易门县检察院对此立案调查。
2023年5月12日,易门县检察院针对军哨铁矿山治理召开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后,制发了检察建议,从种植树种、草种,治理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督促各方履行责任。为此,易门县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水利等多个部门紧密合作,创新性地采用了“生态修复+土地增减挂钩”的新模式,对历史遗留矿山进行全面生态修复。值得一提的是,修复后的耕地指标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将被用于支付生态修复的相关费用。
云南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卢义颖告诉记者,“这一举措不仅使废弃矿山得以有效转化为可用耕地,还优化了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一直关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他指出,“通过召开听证会、提出检察建议等方式,检察机关促进多部门合作,为行政机关依法协同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从而使问题能够更全面、更彻底地得到解决”。
来源:检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