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安装波形护栏。
□ 通讯员 高陈敏青 文/图
“这段路弯道急,以前开车总是提心吊胆,现在装上护栏,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峨山县谢扎路沿线村民李师傅看着路边安装的波形护栏感慨道。这排护栏并非全新购置,而是由国省道更换下来的旧波形护栏“变废为宝”改造而成。
今年5月以来,玉溪市积极响应“四好农村路”建设号召,在全省首批开展农村道路旧波形护栏再利用试点工作,通过创新资源利用模式,破解农村道路安全设施不足的难题,实现交通设施可持续利用,为农村道路安全治理提供了“降本增效、小投入除隐患”的“玉溪经验”。
高位推动:
破解安全与成本的双重难题
“农村道路是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也是群众出行的民生路。但部分农村道路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缺乏防护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成为农村交通安全的‘痛点’。”华宁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教导员张敬平说。
与此同时,国省道升级改造中更换下来的大量旧波形护栏因缺乏有效利用途径,长期堆存造成资源闲置。农村道路安全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把好事办实,既要守护群众出行安全,又要算好“经济账”。2025年5月,云南省公安厅交管总队、云南省公路局将玉溪列为旧波形护栏再利用试点地区,明确了“三个聚焦”:聚焦非生命防护工程覆盖的隐患点段,避免重复建设;聚焦“交通+公安”联合牵头,落实安全责任;聚焦“市县主导、部门实施”,确保权责清晰,推动旧护栏资源再利用常态化,深化农村道路安全治理。
部门联动:
构建“一盘棋”协作机制
试点工作启动后,玉溪市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联合牵头,公路、应急等部门配合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最终确定在峨山县、华宁县、新平县先行开展工作,制定下发《利用旧波形护栏开展农村道路危险点段临时设施警示工作方案》,明确“周例会、月调度”机制,将隐患排查、护栏移交、安装施工等环节细化到时间节点、责任到人。
“各部门不是‘各扫门前雪’,而是‘拧成一股绳’。”玉溪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副支队长丁光师说。
“护栏移交进度如何?”“试点路段钻孔深度够不够?”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一个一个解决项目推进中发现的问题。
从国省道更换下来的旧护栏,如何安全移交、科学选址安装,也考验着相关部门的协同能力。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到试点县、乡镇开展实地调研,协调解决护栏运输、路基施工等难题。
“固定立柱每根长2.1米,在土质路肩安装时,钻孔打入地下1.4米深,地面以上留0.7米柱体;在水泥挡墙路肩和土石混合路肩安装时,钻孔打入地下1.1米深,地面以上留1米柱体。”在安装现场,施工人员乔师傅介绍施工队针对安装地不同路肩特点,采用不同钻孔深度配合地面留高固定的方式,确保立柱安装稳固耐用。此外,施工队还通过增补警示标识,优化护栏端头处理,提升行车安全提示效果。
精准施策:
让合格旧护栏焕发“新生命”
“不是所有的旧波形护栏都能‘上岗’,必须过质量关。”说起旧波形护栏的拆卸、挑选,玉溪公路局设备物资科科长刘红波介绍。
工作人员严格筛选可再利用护栏,对变形严重、防腐层破损的坚决淘汰,确保移交的旧护栏“安全能用、用得长久”。在旧波形护栏堆放点,工作人员逐一检查护栏板、立柱的完整性,登记造册后统一运输至施工点。隐患点选定同样“精准画像”。交通运输部门梳理出全市农村临水、临崖道路基础数据;公安部门分析了近3年事故记录,研判事故易发路段,结合旧护栏数量,确定优先安装点段;公路部门则现场评估护栏适配性。三方合力确定的安装方案,既精准又高效。
新平县聚焦大堵路、瓦白果路等6处事故多发点,峨山县锁定谢扎路、石虎路等急弯陡坡路段,华宁县则重点覆盖咱乐村山道路、马格邓路等临崖路段。每一处安装点都经过“现场勘查—数据建模—方案优化”三步流程,确保护栏用在“刀刃上”。截至7月底,新平县安装4400米、华宁县安装3300米、峨山县安装2900米,三地累计利用旧波形护栏1.06万米,覆盖农村道路隐患点段23处。
成效显著:
小投入除隐患
试点项目结束算的“经济账”显示:每米旧护栏安装费用约140元,相比安装新护栏成本大幅下降,实现了“小投入除隐患”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安全效益立竿见影!”玉溪市交通局法制安全科科长龚明说。安装护栏后,试点路段车辆驶出路面、越过道路中心线行驶引发交通事故的风险显著降低。即便发生交通事故,护栏的防护作用也能一定程度降低事故伤害。
华宁县马格邓路附近村民小张对安装旧波形护栏赞不绝口:“以前急弯处没有护栏,我们开三轮车都担心开出路面,会将车往路中心靠,行驶路线偏离车道。现在有了护栏,大家都安心许多,不再跑偏、各行其道,确保了行车安全。”
旧波形护栏再利用既盘活了闲置交通资产,又破解了农村道路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的难题,为农村道路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推广前景:
让“安全网”覆盖更多乡村道路
虽然试点成效显著,但推广中仍面临挑战:经费紧张,如何进一步优化施工流程、降低成本;护栏安装后,日常维护责任如何落实;非试点县(市、区)何时能享受到这一“安全红利”。对此,玉溪市明确后续计划:一方面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经费保障模式,通过就近调配材料等方式压缩成本;另一方面将护栏维护纳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体系,确保“安装一段、管好一段”。目前,相关部门正梳理试点经验,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逐步在全市推开。
从国省道的“退役”护栏,到农村道路的“安全卫士”,玉溪以创新实践诠释了“绿色交通”“安全交通”的深刻内涵。随着“玉溪经验”的推广,将织密更多乡村道路安全防护网,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
来源:玉溪日报 2025-08-28 A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