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长安网
您当前位置: 社会市域治理
澄江市五治融合同向发力 助推“三个国际城市”建设进程
2020-09-28 08:39:15

澄江地处滇中,境内有中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多年来,澄江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稳”字当头、“实”字为要,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拉高标杆、自我加压,着力推进与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三个国际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抚仙湖沿岸2.2万人的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中实现无一人进京访和越级访,无一起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事件,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安、心气顺的社会善治新路子。

一、发挥政治引领力。抚仙湖环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搬迁项目作为打造“抚仙湖生态圈”、推进“三个国际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性项目,澄江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市委书记任指挥长的项目指挥部,并建立市级领导包组制度,市领导直接联系入户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群众工作,以党的政治领引力确保项目快速推进。深化“环湖党建”工程,开展“仙湖卫士”行动,确保抚仙湖生态保护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群众工作就做到哪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市、县、乡、村四级领导干部带头进村入户,为群众算清“成本帐”和“收入账”,用真情实意换取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在街道、社区、小组建立“仙湖卫士”党群工作室、点,做好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解决民生诉求。推行“三联三带”工作法,由“两委”委员联系带动党支部,党支部委员联系带动党员,党员联系带动群众,引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增强德治支撑力。积极践行基层德治,挖掘当地深厚历史文化蕴含的德治理念,发挥道德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规范和约束作用,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在更高水平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澄江市爱岗敬业、见义勇为、澄江好人等道德模范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老百姓生活结合起来,将德治宣传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当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在“仙湖卫士虾笼地笼专项打捞清理义务活动”中牺牲的驻昆某部干部解晓峰烈士的善行义举,纳入主题党日活动,弘扬抚仙湖治理保护的正能量。创新工作载体,深入推进综治网格、党建网格、民情网格、创文网格等“多网融合”,积极招募和发动1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19000余名志愿者,包片包点包户,在开展各项基层治理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同步宣传营造生态文明建设,向群众宣传讲解生态搬迁安置政策,帮助他们算清“成本帐”和“收入账”,消除涉迁群众对生态搬迁政策的疑虑,并随时随地帮助群众解决生态搬迁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强化法治保障力。在启动入户宣传政策和协议预签阶段,部分群众因为对补助标准没有完全理解,并受到少数不明情况的群众挑唆,导致产生各种猜测和议论,部分群众不配合工作,协议预签受阻。澄江市在项目启动时即同步成立维稳领导小组,下设信访接待组、法律法规宣传组、情报信息组、重点人群稳控组、应急处突组五个小组,随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开展工作。信访维稳组充分发挥优势,采取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出板报、举办培训班、电视宣传、宣传车巡回播放录音磁带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知法、懂法意识,深入重点区域、重点户直接面对面做好群众的教育、疏导工作。同时,专门派出巡回法庭进驻项目一线,进村入户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和疑难问题20余件,引导群众将矛盾纠纷引入法律程序,实现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等力量组成“法律诊所”,不定期在项目区“坐诊”,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调解纠纷748起,解答法律咨询31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7起,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让涉迁群众政策明、情绪稳、心气顺,积极支持项目推进。

四、激发自治内动力。土地和房屋征迁是一项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澄江市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原则,使商量办事的氛围在生态移民搬迁及生态项目建设中蔚然成风。征迁方案制定方面,坚持依法依规、严格程序、民主协商,组织宣讲小分队进村入户释法明理,召开村组会议、户代表会议民主讨论表决,做到“三示三认可”,即制定前告示、有疑问明示、制定后公示和党委政府、法制部门、人民群众认可。仅沿湖涉迁集体土地和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就易稿数十次,并经政府法律顾问认真审查,严格按决策程序颁布实施。入户调查方面,严格按照“一户一册”建立档案,形成“三调”(房调、地调、民调)的详细数据,并经群众签字认可。在补偿安置工作方面,采取货币补偿和货币定向购买方式,针对不同情况提供不同方式供群众选择。在就业扶持上,坚持以产业促就业,以政策促就业,实现群众转型就业。通过有效民主协商,截至2019年底,完成了一、二批次7个片区4254户15888人搬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的签订,签约率达98.38%,拆除一、二片区集体房屋55.13万平方米,拆除率达90.1%,创造了云南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的“澄江经验”和“澄江速度”。

五、优化智治助推力。澄江市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把智治的助推力延伸到抚仙湖沿岸,延伸到乡村治理最前端,精耕细作、精准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依托综治互联网及云南省、玉溪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既有建设成果及基础数据,建设全市统一规划,镇(街道)、村(社区)分批接入的“互联网+”社会治理云平台。云平台将多张网融为一张网,变“条块网格员”为统一管理、一员多用的“综合网格员”,打造“智治队伍”。对“智治队伍”实行“积分制管理”,网格员积分作为“以奖代补”的直接依据,群众积分可直接兑换礼品,激活基层社会治理队伍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效率。加快建设项目区周边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社会治理数据库。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确保项目区问题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绝大部分纠纷在镇、街道以下解决。

澄江市以“三个国际城市”定位谋划市域治理,以“五治融合”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奏响了一曲快速拆迁、文明拆迁、和谐拆迁、稳定拆迁的新乐章,为积极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城市治理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编辑:禹露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滇ICP备1000470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