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长安网
您当前位置: 社会市域治理
聚焦改革创新,擦亮“礼乐名邦”名片
2020-11-13 09:54:56

近年来,通海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聚焦改革创新,丰富和发展“枫桥经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擦亮“礼乐名邦”名片,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基层治理统筹工作。通海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将党的领导根植于基层社会治理最末梢,以秀山街道为试点,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实施网格化社会治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多网融合,建立“三级网格责任制”。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一级网格长,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为二级网格长,村民小组支部书记为三级网格长,建立微信网格群,每个村(居民)小组按照户数、楼栋、商铺等要素细化基础网格,并由党员担任网格员。同时,推进社区民警进社区班子,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社区主任助理,为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群防群治提供组织保障。

4

——织好“一张网”,抓实基层网格体系建设。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有效整合各类网格资源,全面推行“党建网、综治网、警务网、宗教治理网”“四网”融合,着力破解网格划分不科学,各种网格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专职网格员不专,网格管理流于形式的困局。在秀山街道建立“四网”融合格局,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14个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担任二级网格长,103个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担任三级网格长,在第三级网格下,设置多个网格员(或楼栋长),由各级党组织挑选工作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和责任心的950余名党员同志担任网格员,1600余名群众担任楼栋长,每名网格员(楼栋长)联系10-20户群众,确保包保到户、责任到人,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管理体系。同时,实行网格值守制度,做到需求在网格中发现、矛盾在网格中化解、安全在网格中防范、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环境在网格中整治。

1

——管好治理队伍,压实基层治理责任。在秀山派出所推行“一室引领三队”(勤务指挥室、案件侦办队、社会警务队、巡逻防控队)建设,在农村社区建立“一中心、一室、一队”(综治中心、警务室、巡逻防控队)这一架构,将社区民警下沉村(社区),增强引领作用,“一人串起四张网”,解决没有专业人员抓工作的困局。在秀山街道,管好用活网格员(楼栋长)队伍,明确网格员(楼栋长)履行“政策宣传、隐患排查、信息上报、矛盾调解、治安巡逻、便民服务”等职责,建立隐患排查和反馈工作台账,网格员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隐患苗头问题进行汇总登记上报,按照职责权限,由街道或社区党组织调度相关职能部门处置并反馈结果,真正做到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管好用活专职群防群治队伍,组建由社区党员干部、居民代表、小区物业、楼栋长、网格员、“红袖标”志愿者等群体组成的80余人的专职群防群治队伍,社区民警以社区党组织成员的身份领队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落实奖惩考核机制,明确将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和群防群治队员的党员履职情况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和村组干部绩效考核内容,每半年对网格长、网格员和群防群治队员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进一步压实工作职责。今年以来,秀山街道各网格员、专职群防群治队伍共提供各类违法线索48条,上报责令整改治安隐患185个,协助处置警情 900余起。

3

——建立“三项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一是建立党组织引领下多元参与共治机制。树牢“发现问题在社区,解决问题的动力在社区,资源在社区,活力在社区,方法在社区”的理念,一般性矛盾纠纷,由社区网格员组织调解;复杂矛盾纠纷,由网格员及时上报网格长组织调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和治安类案件,层层上报上级网格长后,组织人民调解员、警务助理等相关人员参与调解。二是推广“和事佬”“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实行“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与调解模式,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等多元化矛盾调处格局,真正做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解”,切实做到事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三是建立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清单化管理和定期清零机制。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每月组织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社区治理措施、处理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问题。2020年以来,秀山街道各社区共化解矛盾纠纷 581起,辖区内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6%;刑事案件同比下降率11.1%,治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

2

——实施“四双管理”,强化结果导向。秀山派出所按照“一村一警”的标准配强社区警力,完善《社区民警积分制考核细则》量化考核指标,实行社区民警双报备、双评价、双清单、双考核“四双”工作机制,即:社区民警勤务工作每日分别向派出所和社区报备;社区民警每月建立党建清单和工作清单;派出所和社区每周对社区民警进行工作评价;社区民警每半年向社区报告工作,由派出所和社区实行双向考核。通过精细化管理,做到管事凭效果、管人凭制度。有力推动了社区民警由“下”社区向“在”社区转变,真正实现社区民警专职化。今年以来,民警在社区率达95%以上,采集“一标三实”信息51万条,为服务警务实战和社区治理提供了鲜活真实的基础数据。

编辑:禹露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滇ICP备1000470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