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信访维稳工作全过程,把抓好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筑牢信访维稳工作“第一防线”。2018年以来,一大批涉及民生的历史遗留“老大难”信访问题得到妥善化解,全县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信访总量逐年大幅下降。多年无到市赴省进京集访和非信访接待场所人员,2019年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和舆论负面炒作)。由于信访维稳工作基础扎实,全县社会治安形势逐年趋好。2009年以来7次荣获“云南省先进平安县”。特别今年以来,全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八类重点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8%、4.8%和70%。2020年9月,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以《云南省易门县抓实五项工程促平安》为题,介绍了易门县开展信访维稳和平安建设的经验做法。
党建引领聚人心,破难攻坚为群众
结合基层党建阵地建设,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群众工作窗口,把窗口建成扎根基层、深入一线的前沿阵地,把党建优势融入信访维稳工作,推行“党建+信访”模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设立群众工作窗口实行党员一线接访制。党员佩戴党徽主动参与接待来访群众的全过程,由服务中心安排党员接访并定期公示,党员全年接访情况纳入党员民主评议的内容。建立党员结对联系上访、邪教等重点人员制度,加强重点人员的关心关爱和跟踪盯守,做好稳控工作。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自律规范作用,有效解决征地拆迁、年底分红、邻里纠纷疏导化解中的具体问题。
领导干部俯下身,群众信访变信任
在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的同时,把主动下访贴近群众工作常态化,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信访工作变成暖心工程。压实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县级领导每月至少1天、乡镇(街道)、村(社)干部每周至少1天接访下访,做到既包问题化解又包人员稳控。建立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制,由党政领导牵头包案、包事、包化解。先后筹措资金560多万元,化解了易门老电影放映员、六街街道二街国力水厂、老检察院拆迁、政府原房改房拆除等历史遗留问题。部门每月、乡镇(街道)每半月、村(社区)每周一排查,敏感时期每天一排查,对摸排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分级建立清单台帐,实行化解销号、新增纳入的动态管理制度。
多方联动增合力,齐抓共管化矛盾
把抓源头、控增量作为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根源上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维稳信息预警处置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重大工程和重要决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对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赞成的,坚决不决策、不实施,保证各项决策科学民主、符合实际。2018年以来对38个重大事项进行风险评估,发出预警通知14份。充分发挥行业调解组织的作用,落实律师参与信访、调解制度,实现信访与行政处理、调解、诉讼的有效“对接”,构建社会矛盾化解大网络。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到齐抓共管、合力化解。全县85个调解组织,1179名人民调解员参与摸排调处。使大量群众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针对老农机手信访群体问题,县农机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带着部分上访人员到周边县区考察了解类似诉求解决情况,做好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为做好原辞退民办教师稳控工作,政法委、信访、公安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不厌其烦、往返千里载着信访人到昭通市巧家县做信访人家属思想工作,与家属工作单位通报情况,争取协调化解。
真心实意解难题,宽严并济显公平
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做到帮扶救助与依法打击相结合。通过上门走访、邻里调查,详细了解信访人家庭、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与信访人共同商议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和措施,建立信访人困难帮扶档案,多部门联动积极开展帮扶。对1名原辞退民办教师和1名90年代末未分配中专生重点人员分别结合他们各自的家庭实际情况,帮他们就近就便协调在属地企业上班。通过他们付出辛勤劳动获得收入,解决了实际困难,生活回归到正常,让信访人充分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同时对缠访、闹访等非正常方式表达诉求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2018年以来对有扰乱单位秩序行为闹访人员2人处以行政拘留5日、1人处以行政拘留7日、2人处以罚款的处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工作启示:必须强化党委、政府对信访维稳工作的统一领导,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健全规范畅通渠道、解决问题、源头治理、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度机制,形成信访维稳工作合力。
必须自觉把群众工作贯穿于信访维稳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充分认识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党的群众路线这个“政治法宝”和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的政治优势”,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必须把信访维稳工作链条向两头延伸,把抓源头事前防范、抓受理事中疏导、抓事后“事要解决”更好地融为一体,不断健全完善信访维稳工作从源头做、全过程做、靠大家做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