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通过抓资源整合,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红色阵地”,以党建网为基础,构建“党建引领、多网融合、一网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主要做法
织密织牢“红色网格”,强化党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核心引领。制定《通海县党建引领“一网共治”实施方案》和网格化管理制度办法,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三级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划定网格,乡镇(街道)设置为一级网格,党工委书记为网格长;村(社区)设置为二级网格,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网格长;村(居民)小组设置为三级网格,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为网格长,在三级网格下再细分成多个网格单元,形成覆盖城乡的网格化管理格局。
在城市社区,居民小区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设置网格党支部,组建了191个小区党支部,将街巷、楼宇、商户、市场等细化设置网格,划分了1014个网格;在农村村(居民)小组,按10—20户的规模设置小网格,农村基层共划分了3954个网格。
在网格中挑选工作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党员同志担任网格员,全县范围内构建起了一张“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红色网格”,真正做到了“党员群众全包保、大事小事有人管”,实现了党的组织和网格工作全覆盖,为加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构建起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网格治理格局。
统筹推进“多网融合”,破解网格化治理难题。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调动各行业网格员力量向党建网格聚集,各行业各部门网格资源向网格聚合,将涉及基层治理的党建、综治、警务、宗教、人居环境整治等网格融入党建网格,实现“多网融合”。以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基层派出所“一室引领三队”(勤务指挥室、案件侦办队、社会警务队、巡逻防控队)警务改革为抓手,“两轮”驱动,夯实治理基础,保证网格化管理走深、走实。抓实力量下沉,推进社区民警下基层,充实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实现社区民警“一人串起多张网,一网兜尽民生事”,做到网格内“全员、全区域、全事务”管理,有效破解行业网格化管理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的难题。利用党建加网络融合技术,实行网格化数据管理,在各级网格建立网格微信管理群,形成高效便捷的信息网,实现网格“社情民意全收集,民生问题全回应,诉求问题全处理”,畅通基层组织与群众联系的渠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快“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建设,安装联网了2430个视频监控,实现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全覆盖,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智慧管理高地。
秀山街道六一社区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纳入网格管理,实现了社区治理“一张网”,被评为全省“平安社区”;四街镇六街村采取党员和村组干部包片包户包人的工作机制,将杞麓湖保护治理、调解信访等工作纳入网格管理,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治理示范村”。
整合力量集成“一网共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党建引领,多网融合”为目标,聚合形成“一网共治”,建立党组织引领下的多元参与共治机制,推动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驻地、居住小区、社区“双报到”参与社区治理。整合力量“同心、同责、同位、同为”推进多网融合发展,握指成拳,形成网格治理合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事务在基层解决。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推广“和事佬”参与矛盾纠纷调处,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三官一师”进党群服务中心参与调解模式,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多元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一般性矛盾纠纷,由网格员组织调解;复杂矛盾纠纷,由网格员及时上报网格长组织调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人民调解员、警务助理等相关人员参与调解。今年以来,城中心城区网格员提供的各类违法违规线索48条,责令整改治安隐患185个,协助处置警情900余起,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86起,调处581起,化解率99.1%,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6%,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1.1%。
压实治理责任链条,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建立各级网格长责任清单和运转机制,界定网格员职责权限,形成职责边界清晰、职责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建立村(社区)总支书记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治理措施,分析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问题,制定问题清单管理和定期清零机制,强化考评作用,压实各级网格责任,采取上级网格考评,由上一级网格对下一级网格考评的方式逐级进行评价,用考核评价推动网格工作落到实处。网格之间互评,按照“你帮我挑刺、我给你打分”的办法,由各村(社区)每年组织辖区内网格进行互评检查,通过考评,提升网格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群众参与测评,构建群众评议平台,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面对面评议等方式,组织村(居)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对网格员进行考评。
经验启示
凝聚合力,统筹推进“一网共治”才有生命力。我县在“一网共治”模式下。我们认识到只有各类基层治理网格完全融合,才能实现网格治理有效。
设岗定责,才能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凸显党建引领,设岗定责,明确网格长、网格员职责,压实责任,以责任促工作落实。我们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网格党员作用,才能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也才能做到“一声号令、一呼百应”。
建立机制,网格治理才能实现常态化。通海县建立了网格管理公示、排查报送、信息管理、处置反馈、督查考核、评价奖惩等机制。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共治”能力,“一网共治”才能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通海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