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长安网
您当前位置: 社会市域治理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玉溪实践——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2021-09-10 08:51:50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广泛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专业化需求。

社会力量有效补位

今年七夕,红塔区凤凰街道葫田社区“乐老汇”为老服务站举办主题为“浪漫七夕节·浓浓邻里情”的文化活动,辖区12对钻石婚、金婚、银婚和军婚夫妇相聚一起庆祝传统节日,分享自己的爱情故事和生活感悟。

冬去春来,玉溪市暖暖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脚步匆匆。去年以来,志愿者们先后走进红塔区高仓街道高仓社区、梁王坝社区、桃源社区、排山社区、龙树社区308户失能、空巢、残障等困难老人家中开展慰问帮扶活动,同时在5个社区及高仓街道敬老院开展义演、健康知识讲座等公益服务活动,一次次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和欢乐。

通海县远方心理工作室创办者杨鸿2018年取得了社会工作师资格,在参加社区服务中,杨鸿发现一些居民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却不知道怎样寻求帮助,于是主动与社区对接,为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

从大一开始,每到假期,家住红塔区李棋街道下赫社区的宋洁就和同学相约,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陪伴照看儿童、辅导孩子做作业,宋洁觉得这样的假期生活很有意义。

社区空巢、独居老人有困难,社会组织主动提供帮扶;居民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社工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假期孩子没人带,志愿者帮忙照看……这一幅幅温暖画面是我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生动写照。

社区治理事务繁杂,群众需求日趋多元。社会组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服务。社工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个性化服务,弥补社区服务的不足。社会力量有效补位,为社区和谐发展提供动力。

培育共治新主体

截至目前,全市社会组织总数达2830个,实现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2个,超额完成小康指标监测体系中“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大于等于6.5个”的目标任务。全市注册志愿团体1954个,志愿者331859人,共实施志愿服务项目32305个。

成绩源于实干,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玉溪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求发展——

夯实基础。制定相关文件,构建完备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政策体系。启动实施社会组织“党建+志愿服务”、诚信建设、社会治理“三个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组织党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三支队伍,开展“邻里守望一家亲”等党建引领“三社联动”项目,不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丰富基层社区服务供给,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出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对取得初级、中级、高级社工师资格的分别奖励2000元、3000元、1万元。2020年全市取得社工师资格证书人数超过过去11年持证总人数,2021年报考人数达3748人。实施“兴玉社工人才计划”,出台《玉溪市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计划“兴玉社工人才”专项实施细则》,选拔兴玉社工人才10人,每人奖励5万元,初步形成了“专业型”“本土型”“领军型”社工人才同步培养、联动培育格局。连续两年举办社会创业项目大赛,在孵化了一批社工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的同时有效促进人才成长。

平台建设。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投入310万元建设占地1200m2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致力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孵化、能力建设、资源对接的枢纽型平台。推动一批社工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良性运转,打造了一批特色服务品牌。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同步推进以县(市、区)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为重点的“一中心一站一室”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全覆盖。

打造社区治理新高地

暑假,李棋街道下赫社区万裕生态城党群服务中心儿童服务站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我喜欢儿童服务站,在那里我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我还教老师折纸呢!我学了古筝、书法、《三字经》,还有交通安全课……”性格开朗的赵明(化名)开心地和记者分享两次参加假期班的快乐点滴。

2020年,玉溪市义工联合会承接市委组织部“党群同心 关爱妇儿”服务项目,在儿童服务站开展服务,为辖区儿童提供周一至周五夜间作业辅导、周末兴趣班、寒暑假班等服务。开展“珍惜粮食”“垃圾分类”“我为党旗添光彩”“模拟法庭之未成年人保护法”“地震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

“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群体也相对较多。父母忙于工作,一些孩子没人带,或是交给家中老人带,陪伴质量差。社区事务繁杂,不能包揽一切,义工联介入提供专业、多样化的服务,为社区居民解了难题,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提升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更强了。”李棋街道下赫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代中琼说。

2020年8月,市委组织部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围绕“关爱妇儿”“助老济困”“社区自治”“小区治理”“讲好玉溪故事”五个类别,从57个申报项目中评估实施了13个“党群同心 共建美好家园”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做出了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的积极探索。同时,以党群服务中心这一红色阵地为依托,社区党组织全程领导,社会组织发挥“穿针引线”作用,初步形成了服务资源多路链接、服务力量多方协同的良好局面。

“义工联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广泛动员老师、在校大学生、社区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协调公益慈善资金参与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儿童服务站服务儿童7450人次,100余名社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服务时长3640.5小时。”万裕生态城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专干杨秋琳介绍。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打破“政府包揽一切”的社区治理模式,有效聚合社会力量,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我市社区治理正在不断开创新局面。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黎)

编辑:禹露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滇ICP备1000470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