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长安网
您当前位置: 社会市域治理
易门县以融合施治为目标 着力打造“四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2021-12-16 09:20:50

易门县社会治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以融合施治为目标,围绕强化党的领导、流程再造、多元共治、智慧赋能,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型”“一呼百应型”“融合联动型” “科技引领型”的基层社会治理“四型”模式,县域社会治理成效不断显现。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党的领导,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县委印发了《中共易门县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高水平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落实和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形成统一领导、运转顺畅、高效协同的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履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守护一方平安。县委平安建设(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系统谋划,在制度创新、制度执行上下功夫,提高制度实际运行效能;各级党组织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分领域分行业抓好工作落实。把党建服务力量不断向基层治理一线倾斜,坚持“党建+治理”“党建+网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组织网络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末梢。统筹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让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党员代表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让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社区各类组织的委员。县级层面建立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层面实行“大党委”制,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为支撑、社区志愿服务为补充的社区治理新机制。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延伸到社会治理每个细胞。在县中心城区龙泉街道实施以“医社”“校社”“警社”“群社”“企社”为主要内容的“五社联盟”工作法,通过“医社”联盟强化群众“获得感”“校社”联盟提升群众“幸福感”“警社”联盟提高群众“安全感”“群社”联盟激发群众“认同感”“企社”联盟增强群众“归属感”,不断增强县域社会治理引领力、统筹力、聚合力和驱动力。

(二)强化流程再造,着力打造“一呼百应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将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全面夯实社会治理根基,持续改善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薄弱环节,建立“多网合一、一体运行”的融合机制,统筹基层党建、社区服务等各类网格,全面规范网格设置。推行“街巷长”制,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打通全链条的基层诉求反映化解渠道,通过“一呼百应”推动基层治理“有呼必应”。以中心城区龙泉街道为中心,六街街道、浦贝乡为轴线,辐射带动其他乡镇(街道)全面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建成浦贝乡,龙泉街道方屯社区、中屯社区,六街街道二街社区、柏树社区1乡4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以点带面全面完成7个乡镇(街道)58个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原来的信访、矛盾调处、指挥调度、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工作规范到综治中心,推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六联”工作格局。今年1至9月,排查和受理调解矛盾纠纷案件614件涉及当事人1354人,调解成功率达100%;行政调解矛盾纠纷93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司法调解民事案件344件,撤诉案件210件。

(三)强化多元共治,着力打造“融合联动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最活跃、最有活力的因素。易门县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居民议事会等协商议事平台,推进居民协商自治。建立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协调推动问题解决。焕新升级“枫桥经验”,7个乡镇(街道)建成实体化运作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源头、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全面落实领导包案化解和信访代办制度,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跑一地”为“不用跑”。把党建优势融入信访维稳工作,推行“党建+信访”模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群众工作窗口,实行党员一线接访制,党员佩戴党徽主动参与接待来访群众的全过程,由中心安排党员接访并定期公示,党员全年接访情况纳入党员民主评议的内容。建立党员结对联系上访、邪教等重点人员制度,加强重点人员的关心关爱和跟踪盯守,做好稳控工作。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自律规范作用,有效解决征地拆迁、年底分红、邻里纠纷疏导化解中的具体问题。2018年以来,筹措资金560多万元,有效化解易门老电影放映员、六街街道二街国力水产、老检察院拆迁、政府原房改房拆除等历史遗留问题。县委政法委多方协调,推动解决易门县康源菌业有限公司拖欠294户1347人的212万元洋蓟收购款的问题。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维稳信息预警处置工作,2018年以来对51个重大事项进行风险评估,发出预警通知14份。多方争取国家司法救助金,为33件43人发放救助款123万元,实现息诉罢访、定分止争。

(四)强化智慧赋能,着力打造“科技引领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汇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助力基层社区治理。用好“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和“玉溪共治通”手机APP,加强县乡村及网格员一体化视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积极探索智慧治理模式,实现社会治理在“网”上完善,公共服务在“格”中见效,安全稳定在“面”上体现。持续深化21项重点行业平安创建,强化打、防、治、建各个环节,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深化“数字社会”建设,建立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领导小组,网格化串起千条“线”,共划分网格784个,明确网格长784名、网格员1149名,网格民警全覆盖,事件采集11537件,办结10170件。积极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在全县新增监控摄像头3689个。安装智能安防设施小区24个、人脸自动抓拍识别2个、车辆道匣自动抓拍车牌识别39个,安装一键报警连入学校6家。

“四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打造,让县域社会治理的实践效果逐步显现。2018年以来,一大批涉及民生的历史遗留“老大难”信访问题得到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未发生重大稳定和信访案(事)件。2019年、2020年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 。刑事治安案件数及信访总数为全市最少,全县未发生街面“两抢”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7次荣获“云南省先进平安县”。基层社会治理做法多次在全国和省级媒介平台推出,2020年9月,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以《云南省易门县抓实五项工程促平安》为题,介绍了易门县开展平安建设的经验做法。

二、经验和启示

(一)必须坚持“五治融合”,持续探索基层治理的社会有效路径。紧扣目标要求,强化“大治理”的理念,把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作为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式,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自治强活力、智治强支撑,不断丰富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办法,提高新时代基层治理水平。

(二)必须坚持事要解决,持续做优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施意见》,并作为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改革事项报市深改会研究后在全市进行推广,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更加健全。管好用好县级综治中心,深度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完善联合接待、联合调处、联合帮扶等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三)必须坚持资源整合,持续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以智慧应用大联动为支撑,推动县级资源力量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深化模块化改革,提升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形成统一指挥、联合执法、联动治理的新模式;深耕做实网格,推动与规范社会秩序、执行法律法规、服务民众生活相关的管理资源下沉到底,确保全科网格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地落实,最大限度提高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易门县委政法委  供稿)

编辑:王一婷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滇ICP备1000470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