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强调“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当前,公众参与不足仍是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发挥基层自治作用,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玉溪市红塔区孙井社区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创新推行“门前六包”责任制与积分治理相结合的模式,构建起“任务可落地、行为可量化、责任可追溯、价值可转化、参与有奔头”的治理闭环,有效破解了人居环境整治中“责任模糊、群众参与乏力”的难题。这一实践是党建引领下“精细化治理”与“群众主体性激活”的深度融合,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社区整体呈现文明、和谐、美丽新气象。
清单化定责:“门前六包”让治理责任“看得见、落得实”。孙井社区通过“清单化+可视化”设计,将抽象治理要求转化为居民可感知、可执行的具体行动。一是内容全覆盖,精准锚定整治重点。“门前六包”涵盖文明和谐、环境卫生、绿化美观、村容整洁、道路畅通、设施良好六大方面,覆盖农村人居“软环境”与“硬环境”核心维度,兼顾显性与隐性问题治理。二是“挂牌公示”强感知,强化责任认同。每户门头悬挂责任牌,明确行为规范与责任内容,增强“我的门前我负责”的主体意识,扭转“整治是干部的事”的旁观心态。三是构建“户为主体+分层监督”的闭环,破解“责任悬空”难题。通过“三级责任分工”,推动治理责任从社区下沉到户,明确户主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人、网格长负责监督,实现从“自上而下号召”到“自下而上负责”的模式转变,让治理任务真正成为“自家的事”。
精细化积分:“三维积分体系+多元评定考核”设计让治理成效“可量化、能较真”。孙井社区通过构建“三维积分”体系与评定机制,使治理行为兼具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实现公平透明与群众参与的结合。一是科学设置积分,以分类量化实现精准评价。建立“基础项+加分项+扣分项”的三维积分体系,基础分为100分,明确各项行为对应分值。如引发邻里或家庭矛盾扣10分,房前屋后堆放杂物或垃圾每处扣10分等,以具体标准为治理行为提供“度量衡”。二是推行多元评定与两级考核,提升群众参与度与公信力。居民户积分由各小组选派干部、居民代表等组成不少于3人的评比小组,每月实地检查打分并报社区备案;小组积分由社区组织干部、党员等进行检查评定,年终取平均值。实行“一户一账、一组一账”,结果在社区公示,确保积分过程公开透明,避免“干部说了算”。
“积分兑钱”激励:用“分级兑现”让积分“变现”,让群众参与“有回报、有荣誉”。孙井社区通过“社区对小组、小组对居民”的两级激励模式,将积分与“现金奖补+荣誉挂钩”相结合,推动积分从数字转化为实际收益与精神认可。一是实行两级现金奖补,兼顾公平与激励。社区按人均50元标准预拨资金至小组账户,年终按小组得分结算:90分以下保留基础奖补,90分以上按人均100元标准核算,扣除预拨部分及整改处罚后,余额用于成效奖补。小组对居民户按季度评定:积分90分以上评为“优秀”,奖励50元;90分以下为“不合格”,进行提醒谈话并限期整改,不予奖励。奖励于次月兑付并公示,积分每季度重置。二是积分挂钩“十星文明户”,实现物质与精神双激励。将居民年度积分作为评选“十星文明户”的核心依据,形成“物质奖励+精神荣誉”协同驱动的长效机制。三是督导专班+闭环管理:用监督保障激励“不缩水”。为确保公平公正,社区成立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社区“两委”、监督委员会为成员的工作督导专班,负责对小组集体积分情况进行审核、认定;严格积分认定程序,推行“一月一记录、一季一兑换、一年一评选”的闭环管理。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