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通海长安网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疫情”挡不住前进的路
——通海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在疫情防控期间稳步推进
2020-03-03 15:23:10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通海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毫不松懈,在做好科学防控疫情的同时,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稳步推进司法配套改革。
在“窗”前
2019年8月28日,原告李玲(化名)与被告可明(化名)在婚姻登记部门协议离婚,协议中约定双方婚生儿子随被告生活。现原告李玲要求变更儿子抚养权,并要求被告支付相应的抚养费。由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原告李玲无法到法院进行立案。这让李玲一度着急,但经过询问得知可以在网上立案后,她拿出手机在他人的指导下就顺利地完成了网上立案。疫情期间,像李玲一样通过网上立案方式的人还有很多。
防控期间,通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立案窗口前来立案的当事人人数少了很多,但立案工作量并没有因此少了下来。负责立案工作的同志将工作移到了网上办理,他们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自媒体平台向民众推送网上立案指南,安排专人负责网上立案热线接听和审核,及时对有立案需求的当事人进行网上立案指导,对所立案件进行快速审核。截止2月份,共电话指导网上立案当事人50余人次,办理网上立案17件。协助其他法院跨域立案7件。
在“庭”里
2月12日,原告通海农商行起诉被告蔡某某、孔某某、王某某等金融借款纠纷系列案件已经到最后开庭时间。为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通海法院在做好确保当事人安全的基础工作后,按时进行开庭审理。
在法庭和调解室里,速审法官和当事人带上口罩,俨然有序地开展庭审或进行调解工作,这些必须继续开庭审理的案件一刻也不缓。分调裁审团队在确保当事人安全,并通过引导当事人亲属和需要旁听的群众通过互联网庭审直播平台观看庭审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调解和裁审工作。1-2月,裁审团队共办理案件135件,其中开庭审理52件,调解结案41,通过做工作撤诉10件。
在“云”上
2019年10月,被告施某向原告高某购买钢材,双方约定后,高某将钢材运送到了被告所指定的工地,但被告收货之后却一直未支付原告货款。在多次向被告索要货款无果后,原告到通海法院提起诉讼。疫情期间,原告高某和被告施某都不方便出门。为了及时化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承办法官在经当事人同意后,决定在“云解纷在线调解平台”上进行调解。2月18日下午4点半,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和原告、被告在屏幕前进行“面对面”进行调解,并进行同步录音录像。20分钟后,一起标的为139842元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成功调解。
另一起离婚案件,原告戴某起诉要求与李某离婚。案件承办法官得知被告李某在省外,经电话询问后被告李某短期内无法回到通海,在充分了解当事人意愿后,考虑到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实际情况,承办法官提出了采用微信群的方式进行在线调解。经过微信在线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该案从收案到结案用时不到一天。
除了在“云解纷”平台上进行调解案件外,1-2月,通海法院还完成了案件补录工作600余件。
在“幕”后
“两个一站式”建设离不开幕后的铺垫工作,疫情期间,通海法院完成了首批19名特邀调解员和4家特邀调解组织的聘任工作。创建了两个“特邀调解工作室”。特邀调解员来自企业职工、法律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具有广泛性、基层性、群众性等特点,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一定的法律知识,热爱调解工作、善于化解矛盾。为接下来法院委派或委托的案件做好调解工作有效整合了多方资源优势。特邀调解员和特邀调解组织聘任工作完成之后,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上岗前业务培训,确保他们能顺利履职。此外,通海法院还完成法律援助、刑事案件辩护律师全覆盖和律师值班制度工作。
一系列相关“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的开展,有效推动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通海法院 陆加才)
编辑:通海县法院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通海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