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通海法院认真开展“落实年”工作,紧盯“落实年”各项审判质效指标和工作任务,找出差距和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措施。
截止2020年8月15日,通海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912件,其中新收3367件,审(执)结2894件,未结1031件,综合结案率为73.89%,结收案比为85.95%。
一、“落实年”工作亮点
综合结案率为73.89%,结收案比为85.95%、一审服判息诉率91.47%、结案后3个月内归档案件率、裁判文书上网率、庭审直播率等指标排名靠前,主要是年初党组高度重视,确立和完善了“狠抓两头(立案、执行)、确保中间(审判)”的工作思路和审判质效“两周一通报”的措施落实,全力提升审判执行质效。
1、深入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着眼诉源治理、繁简分流
通海法院调集人、财、物,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即“两个一站式”建设),推出“3+2+N”多元解纷机制工作模式,即三个办案团队+两个驻院特邀调解组织+多支基层解纷力量,形成由法院主导、全社会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成立3个“分调裁审”工作团队,积极推进诉源治理、民商事案件的繁简分流,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二是完善“互联网+诉讼服务”。全面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向民众推送网上立案指南;三是构建共管共治多元解纷工作格局。年初择优选聘23名特邀调解员,聘任了2家金融企业(通海农商行、通海农行)和2家法律服务机构(云南名邦律师事务所、秀山法律服务所)为特邀调解组织。与被聘任的2家特邀调解组织签订服务协议,要求其常驻法院“特邀调解工作室”,明确值班制度,长期接受办理法院委派和委托的民商事案件。
2、加大案件审结力度,确保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上半年民商事旧存案件较多,加上新收案件后,审判任务显得尤为繁重。为加快办案进度,全院干警特别是办案法官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在严格疫情检测防护,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采取限制开庭旁听人数、通过电话做当事人工作、电子送达文书、互联网开庭等措施,应用信息化技术,减轻疫情带来的影响,广泛通过远程视频开庭方式对大量案件快审快结。
二、巩固提升执行工作质效
1、党组重视、统筹安排。通海法院党组立足执行案件体量大的实际,对执行局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充实和加强,人财物方面也给予适当倾斜,以此调动执行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2、积极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通海法院作为基层试点法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边学边做,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将案件进行分门别类,人员进行分组整合,不同小组办理不同类型案件,分工具体明确,任务落实到位,职责清晰明了,简案各组快执,难案合力攻坚。各组既有分工又有协作配合,执行效力大为提升。
3、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公开,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五期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首次通过户外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三、分析不足、持续发力
1、针对未结案件中大部分是执行系列案的情况,制定相应攻坚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落实相应的小组,争取在9月份消化大部分案件。
2、加大长期未结案件办理和监督力度。一是加强督办力度,二是发挥承办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靠等,对于鉴定事项,主动联系当事人、鉴定机构等。二是关联上级法院的案件,作好汇报沟通,通过多渠道与上级法院联系,争取早结案。
3、提高法官自身的水平,加强与中院的沟通联系,请中院对口庭室给予指导,进一步降低改判率和发回重审率。
(通海法院 管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