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秀山街道大树社区,位于秀山脚下杞麓湖南岸,东临万家社区、西与六一社区相接、辖2个自然村,6个居民小组,人口4254人。社区党总支部下辖6个支部,共有党员152名,是一个以生态蔬菜种植、休闲餐饮、乡村旅游观光经济发展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近年来,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从抓德治教育,促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入手,统筹综治中心、警务室、三官一师等力量,广泛开展多元解纷工作,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让社区居民由治理对象转变成治理主体,加强了治理力量,增强了治理效果,确保社会安定和谐,经济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由于工作成效突出,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重点做到五个破解:
一、健全规范完备管理制度,破解机制难题
针对基层治理制度机制难题,着重从建章立制入手,全面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制度机制。一是建立完善民主法治制度,制定《大树社区村规民约》、《村规民约三字经》、《大树社区卫生管理公约》、《流动人口管理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成立以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党总支部及6个支部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二是实施多网合一网格化管理服务,完善社区及各小组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健全调解、治保等组织网络,巩固完善6个网格,由总支部书记任“总网格长”,分支部书记任组级网格长、组长任副网格长,居务工作者、党员任网格联络员,掌控本网格内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特殊人员、家庭、单位等基本情况,并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在全社区倡导“共创平安”的理念,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引导公民理性表达诉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爱平安、护平安、享平安的良好社会环境。得益于两委班子作风转变和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加强,社区率先在全县最早一批进行新农村建设,村组干部带头拆了4个祠堂、2个寺庙、1002所老房子,做到了“零补助、零上访”,并连续成功举办多届“摸鱼节”、“长街宴”、“粑粑节”等大型社会群体活动,由于广大群众法律意识强,主人翁精神高,几届活动期间,未出现一起矛盾纠纷及交通事故,使活动得以顺利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二、加强德治教育弘扬时代新风,破解陋习难题
针对基层治理陋习难题,着重从移风易俗小事入手,大力弘扬社会美德,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宣传学习活动,全面推进和规范基层道德评议机制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约束激励机制。一是积极开展德治教育专题学习。利用党员大会、广播、宣传栏、宣传标语、大屏幕电视等多形式开展“四德”学习,通过观看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杨善洲的纪录片,讲述全国道德模范陈斌强的感人事迹,邀请社区善行义举榜“互敬互爱好夫妻”代表到社区,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递人间真善美,以道德的力量感染人们,引导社区群众提高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自觉践行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引导社区干部职工要省身修德,自我提升,不断强化道德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三是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围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贵人善行·做最美大树人”活动,发掘在社会、生活、家庭、情感等方面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家庭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典型,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身边的典型感召人,在全社区掀起倡导真善美的热潮,形成发现真情、传递真情和争做“最美大树人”的浓厚氛围。同时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贴近农村生活巧立“奖项”,通过毛遂自荐、小组推选、党员代表表决、“两委”班子评议的方式层层筛选,严格把关,评选出诸如“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商户”、“好司机”、“好学生”等光荣者上榜。群众竞相争当光荣者,“上榜光荣,我是美德人”的荣誉感,同时也让榜上无名者感觉到差距,从而起到“下一个榜样就是你”的鼓励、引导和促进作用。四是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社区建立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家庭教育专兼职队伍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设置家风家训信息栏,2021年已设置81户,2022年新增200户,2023年基本全社区覆盖,设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服务站点。五是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设立专项资金,及时、准确确认见义勇为行为。建立科学规范的行为确认标准,探索把辅警、社区民警、联防队、群众等纳入见义勇为确认行列。改进见义勇为英雄规范评选表彰工作,广泛开展典型季度选树活动。完善细化加强见义勇为权益保障的政策,建立长期支持和帮扶见义勇为人员机制。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推动形成惩恶扬善、扶正袪邪、扶危济困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社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破解诚信难题
针对基层治理诚信难题,着重从社区诚信体系建设入手,坚持以德为本、以诚立身,积极加强诚信建设,把诚信建设与社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诚实守信、文明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一是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以社区全体党员、干部为对象,以诚信宣传为手段,以诚信教育为载体,通过道德讲堂、发放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组织党员干部签署诚信承诺书,学习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的诚信事迹和诚信模范。二是开展诚信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充分发挥群众参与作用,通过民意测验、走访调查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注重社区诚信体系建设,支持信用体系建设,对社区财务人员配置、财务管理和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提升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水平。三是开展诚信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在诚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组织和引导志愿者深入一线,开展“诚信进社区,诚信万里行”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宣传强化提高诚信意识、树立诚信观念、健全诚信行为。社区民警和辅警上门宣传,引导群众安装金钟罩和国家反诈中心APP,预防群众被诈骗,警惕群众信息被窃取,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法治意识。
四、建立多元矛盾排查化解机制,破解矛盾难题
针对基层治理纠纷难题,着重从多元解纷机制入手,继承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实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目标。一是发挥调委会第一道防线作用,组建9人调委会,认真贯彻执行“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定期不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分析,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公正地调解处理邻里之间的民事纠纷和其他有关事件。二是坚持一般排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一般排查每月一次,节假日及重要活动期间进行重点检查,并做好排查检查登记,及时掌握易发矛盾的重点事、重点户、重点人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做好疏导工作,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调解。在调解各类民间纠纷时,在查明事实、分辨是非的基础上,充分以说理、细心疏导、消除隔阂,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对于调解纠纷,进行登记,制作笔录,签订调解协议书。四是组建“和事佬”,矛盾不上跑。由各组推荐德高望重、群众信任的8位老人,其中4位是党员,成立“和事佬”协会。专门设立“和事佬”议事室,为他们解决问题、交流学习提供了规范的活动场所;党总支组织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提高掌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知百家情、了百家事、解百家忧”,发挥自身调解能手专长,加强沟通,推进社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在一线及时化解;完善“和事佬”协会组织职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基层纠纷和矛盾中所起的作用,结合社区调解工作实例,通过身边人解决身边事,做到了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社区。
五、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破解和谐难题
针对基层治理和谐发展难题,着重从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入手,全面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发展氛围。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突出强化“便民服务站”建设,聚焦社会性、群众性和公益性服务事项,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提供有利的条件,实现党建、文化、民族宗教、计生、低保、残联、调解、社会保障、流动人口等,推行了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二是建优建强社区科技培训服务中心,从人居环境到基础设施,从生活服务到文化服务,从治安秩序到人际关系方面,扎实服务好基层群众,不断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增设少数民族服务窗口、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上学、证件办理、法律援助、就业咨询等方面的要求,积极为前来咨询的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服务,切实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设置民族团结示范文化长廊。新建民族文化长廊3座,设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宣传“民族团结一家亲”形象展示架1架,落地造型立柱形象展示架1架,文化长廊造型立柱形象展示架19架,打造具有多元民族文化特色,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居民群众更加了解民族的风土人情。四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家园”创建,以“新时代、新征程、新举措”,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把城市民族工作融入到社区建设服务管理的全过程,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强化社区服务,更好的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的融入到服务中,真正做到各民族共建、共享文明发展成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国庆节期间利用民族文化长廊成功举办了“摸鱼节、长街宴”,2021年4月举办“粑粑节”使游客充分体验农耕文化,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宣传提升。
在下步工作中,通海县大树社区将继续秉承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的工作作风,继承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更高热情,更实举措,更优治理的精神状态和进取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中去,全面以“小事不出村、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成效,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和多元矛盾化解工作走深走实。
(通海县综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