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公安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法治公安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执法责任和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将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有效提升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为推动全县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一、全流程监督,强化执法监督力
一是法制大队将执法监督延伸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为办案部门提供办案全流程法律服务保障。提前介入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处置工作,靠前提供法律支持。建立“一案一评”,每案必评工作机制,从严、从细审核每一起案件。建立网上巡查机制,实行法制民警挂包责任制,将办案部门挂包到民警,由挂包民警负责日常案件网上巡查,确保了案件质量。2023年1至4月共审核901件次1170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75件次230人次。
二是常态化开展有案不立、有罪不究、压案不查等执法顽瘴痼疾,紧盯“警情处置、受案立案、强制措施、卷宗管理”等执法核心要素,强化执法全流程监督机制,每周开展接处警、受立案监督巡查工作,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进行实时警示、跟踪整改、及时纠偏。2023年1至4月共下发接处警受立案整改通知15期,巡查警情3230起,巡查案件1093件。
三是深化科技兴警发展战略,实现智慧执法监督管理。建强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投入资金320万余元建成县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8个派出所执法办案区智能化升级改造。全力打造“单向式流程、闭环式管理、通关式执法”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现实时定位、音视频轨迹跟踪等功能,全流程、全方位跟踪监控执法动态。依托执法监督管理平台(云南智慧法治平台),实现执法办案系统、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信息与智慧法治平台数据对接共享,办案管理中心与派出所办案区、案管室等场所的信息互通、业务联动。智慧法治平台发现办案存在执法问题,就会发出不同级别的预警进行提醒。2023年1至4月共签收反馈各种预警460条。
二、全机制规范,强化执法约束力
围绕法治公安建设,法制大队健全机制,规范执法,研究印发了《通海县公安局涉案财物管理规定》《通海县公安局执法办案工作规定》《通海县公安局警情处置工作规范》,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刚性约束和规范指导,全力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有据可依、有制可循、有样可照。
建立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制度、执法监督提醒提示制度等执法机制,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推动执法能力提升的关键手段,既实现了对重要案件的全流程全要素监督,又做到了对执法突出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预警在先,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三、全方面指导,强化执法专业力
建立案件评查机制,法制大队对全局办理的案件进行每月案件评查和每季度案件交叉评查,及时发现执法问题,督促指导执法办案。2023年以来,共开展案件评查5次,交叉互评1次。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针对重大疑难案件,法制大队积极对接检法部门进行会商,以机制建设保障办案质效,有力促进公安机关侦查办案工作水平与社会治理效能提档升级。
依托全警实战大练兵,举办执法业务集中培训,下派出所面对面实地培训,分警种部门培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实操,全方面指导执法办案,提升办案民警执法能力水平。举办办案业务骨干集中培训,邀请县人民检察院一部主任高娟授课,有效解决基层办案民警在业务水平、规范办理、法制素养等方面的短板问题,营造了“集中训、经常教、常态练”的比学氛围。目前,县公安局共有8人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3人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制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加强与检法单位、“兄弟”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标。2023年以来,与检法两院召开联席会议1次,共同研究会商案件15次,组织执法办案部门民警开展旁听庭审活动2次。
(通海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