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公安部印发《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树牢主防理念,推行预防警务,有效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通海县公安局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主线,以“创新、科技、主防”为抓手,在全市公安机关率先建设基础管控中心,聚焦基层基础,做实预防警务、做精主动警务,推动社会治安可控可防。
成立基础管控中心。2023年3月,通海县公安局将情指中心基础防范业务与社区警务、派出所工作进行整合,建设基础管控中心。专司治安要素管理、基础防范、社会面管控和业务质量实时盯控,实现对辖区的动态隐患清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人统筹、有人盯办,推动基础工作向发挥事前事中预防的实战效能转变。基础管控中心梳理分散在各警种的工作任务,制定下发了《通海县公安局社区警务工作指引》,以“统筹、明责、减负、提效”为目标,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治安要素列出一张“大清单”,精准向派出所下发基础管控任务,开展业务指导和督办评估,解决社区民警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数据支撑精准防范。2024年2月24日至3月2日,通海县举行了第十八届迎春花街,原本每两年一届的花街因为疫情等原因停摆五年,开街首日共接待游客16.9万余人,超过全县常住人口的一半,防踩踏、防走失、防扒窃、防事故、保畅通是本次花街安保的重点和难点。为有效防范各类案事件发生,基础管控中心构建“街面探头监控、巷道人员巡逻、卡岗定点守护”的立体网格化防控体系,拍摄制作了系列反扒窃、防走失、防踩踏小视频和广播录音,提醒游客提升防范意识和技能。在屯警街面、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的基础上,组建了22人的便衣反扒组,情指中心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扒窃嫌疑人数据库,指导现场警力开展精准防范,核查外地前科、可疑人员23人,对流窜扒窃嫌疑人形成了震慑,实现了扒窃案件零发生。
“2018年迎春花街扒窃案件100余件,那个时候有群众报案手机被偷了,才知道贼来了,现在贼来了就知道了,所以扒窃案件零发生了,这得益于主防理念+大数据,实现了精准防范,也实现了扒窃案件零发生。”花街反扒小组民警管双云说。
矛盾纠纷分类化解。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抓手,深入排查因婚恋、家庭、邻里、债权债务等领域引发的矛盾纠纷,重点梳理极易引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风险隐患。基础管控中心指导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分析研判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制定分类化解工作措施,将矛盾纠纷按照性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和激化的可能性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按照“一般类”、“关注类”和“重点类”分级分类管理。完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联调联处和推送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2023年4月13日,一起矛盾深、历时长且较为复杂的土地纠纷在秀山派出所会议室进行调解。社区民警启动“三官一师”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检察官、法官、警官、律师的共同调解下,从不同的角度讲情、讲理、讲法最终打开当事人心结,多年纠纷终得化解。2023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129起,化解3124起,化解率99.8%,其中:涉治安类案件纠纷219起,化解219起,化解率100%。2024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512起,化解1509起,化解率99.8%,其中:涉治安类案件纠纷76起,化解76起,化解率100%。
“为防止矛盾纠纷出现反弹,避免‘一调了之’,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对重点矛盾纠纷调处进行定期回访,主动了解纠纷调处后群众和社会的反应,加强对已化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现实管控,防止出现反弹。”基础管控中心民警王俊波介绍。
重点部位重点治理。按照“省级主责、市县主站、派出所主防”的要求,基础管控中心紧扣“派出所主防”责任清单,指导和推动派出所主防责任落实,立足基础工作,突出源头管控,全面加强“人、地、物、事、网、组织”等治安要素管控,实现“管住人、防住事、控住面的工作目标。对重点行业场所、重点部位开展“见底”行动,全面摸清易滋生违法犯罪活动行业场所(部位)底数和基本情况,组建治安大队牵头,派出所分管领导、业务骨干组成、平战结合的治安打击整治专班,对存在的治安乱点、突出的涉黄涉赌场所开展“短、平、快”的打击整治,以打击整治促进规范管理。2023年以来治安打击整治专班侦破涉黄、涉赌刑事案件33起,抓获涉案人员67人,查处涉黄、涉赌行政案件372件,打处涉案人员497人,行业场所停业整顿9家、行政处罚罚款108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09家;侦破非法持有枪支案3起,采取强制措施3人,收缴火药枪1支、射钉器改制枪2支,受理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行政案件10起,收缴管制器具22件。
凝聚基层力量筑牢安全屏障。以“降警情、控发案”为目标,全面推动被动警务向预防警务转变,筑牢派出所“主防”责任,重点遏制电诈、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发生。一方面将社区警务关口前移,通过主动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违法犯罪苗头。另一方面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为抓手,强化宣防力度,把群众防盗防骗知识知晓率作为社区民警绩效考核指标之一,不断提升民警的宣防能力和群众的安防意识。同时,派出所充分发动社区干部、网格员、保安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外卖骑手、停车收费员、环卫工、城市管理员、保安员、物流寄递员、行业场所从业人员等治安志愿者,发挥他们“社情熟、接触面宽、信息渠道广”的优势,由社区民警带领他们积极参与辖区巡逻防控、信息搜集、反诈宣传、社区防疫等工作,推动形成“一警带一队、一队看一片”的良好治安格局,有效增加了社区“隐形”警力,提升了社会面安全系数。2023年,全县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减少29起,下降19.59%,损失减少279.76万余元,下降41.1%,实现了可防性案件打防高质效。
“城郊四组这片,因为出租房多、外来人员多、闲散人员多,以前赌博、招嫖、打架现象较为突出,去年经过派出所、社区的共同整治,现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以前带着孩子出门要刻意绕开某些路口,现在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带着孩子放心的出行。”通海县秀山街道城郊社区居民杨俊说。
通过一年多基层基础工作的不断革新,在全县公安民辅警和群防力量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全县共受理各类有效报警17923起,同比下降19%;刑事案件立案1864起,同比下降10.5%;治安案件受理2206起,同比下降7.8%;交通事故死亡24人,同比下降22%,实现了警情全面下降,刑事发案得到有效控制,通海县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通海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