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各类矛盾纠纷呈易发多发状态,通海县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案件随之逐年剧增,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显。为化解这一矛盾,县人民法院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内外兼修,创新运用“抓三端筑三防”的工作方法,从诉前、诉中、审判入手,狠抓诉源治理,努力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效赋能。
抓前端,治“未病”,筑牢“无讼”第一道防线
2022年通海法院挂牌成立“诉源治理工作站”,构建起较为符合通海实际的“一站两中心”诉源治理工作模式。工作站由员额法官、法院助理、辅助人员、驻村干警、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组成,全面负责诉前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咨询、纠纷分流、联系基层服务点、调解业务指导等工作职责。同时,在全县各个村委会(社区)成立基层服务工作点,服务点由村级干部、人民调解员、乡贤、网格员,以及基层综治人员组成。以基层服务点为“根据地”,实质化统筹人民调解、综治中心、网格员、村(组)干部、乡贤等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努力向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迈进。要求基层服务点对化解矛盾纠纷情况登记造册,并形成“矛盾纠纷化解信息共享表”上墙,同频开展业务指导。实行诉源治理工作站成员与基层服务点“一对一”结对业务指导,目前基层服务点已覆盖7个乡镇36村委会(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为进一步实现基层矛盾就地化解目标,2025年2月起,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抽调里山乡挂职政法副书记,进一步加强对挂职乡镇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统筹领导。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15起,化解14起,化解率93.3%,防止民间纠纷转为刑事案件3件6人。
抓中端,治“欲病”,筑牢“止讼”第二道防线
2025年通海县人民法院采取先行调解的方式,对立案后存在调解基础的案件委托至法院特邀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组织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调解工作,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由立案庭出具法律文书,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及时转至审判庭开庭审理。创新工作方法后,不仅实现案件的繁简分流,而且提高了案件的审判效率,促使矛盾纠纷以更便捷、更平和的方式得以解决。此外,为提升特邀调解组织的调解积极性及专业素养,通海县人民法院今年首次尝试特邀调解组织半市场化管理,有效提升了调解案件的成功率。2025年1月至今,共委托调解案件273件,调解成功113件,调解成功率为41.3%。
抓末端,治“已病”,筑牢“息讼”第三道防线
通海县人民法院坚持案件繁简分流,繁案精审,简案快审,力争以最高的审判效率真正做到案结事了。2025年,通海县人民法院将在里山乡设置巡回审判庭,直接到乡镇开展巡回审判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当事人的奔波,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加快案件办理速度,提高审判效率,更能增加司法透明度,提升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同时,通过开展巡回审判,深入到地方开展司法活动,可以拓宽法律知识普及面,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推动地方党委政府法治建设,也更能亲近人民群众,更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通海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为民司法的宗旨意识,将诉源治理与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改革衔接,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努力开创“诉源治理”工作新局面,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效赋能,为“礼乐名邦”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通海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