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通海长安网 >> 工作要闻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海高大:“石榴红”双语普法调解工作队,织就基层治理和谐网
2025-06-06 17:25:34

通海县高大傣族彝族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乡,为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参与普法、调解、基层治理的有效优势,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向纵深发展,通海县高大乡结合实际,贴近民情民意,组建成立“石榴红”傣彝双语普法调解工作队,用乡音传递法理,以真情化解纠纷,在党建引领下,多部门融合发力,探索出一条“多民族参与、多维度治理、多文化融合”的基层共治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606154640

凝聚多元力量打造基层治理“先锋队”

创新“党建+普法”工作模式,持续将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自2022年12月起,通海县高大乡代办村党总支牵头组建了由5名少数民族乡贤、退休教师、党员共同参与的“石榴红”傣彝普法调解队,并于2023年7月,由高大乡党委政府为核心队员颁发聘书,通过专题培训、持证上岗推动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截至目前,该队伍已吸纳20余名志愿者加入,形成“党员带头、乡贤助力、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突破语言壁垒让法治声音“入人心”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差异,调解队创新普法模式,采用“汉语+傣(彝)语”的方式,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听得懂、记得住”的乡音俗语。如,在代办村文化长廊上讲解婚姻家庭纠纷,在普丛村以“火塘故事会”的形式开展农村土地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宣传。自队伍成立以来,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走村入户200余次,开展普法宣传100余场次,调解矛盾纠纷70多起,全乡群众法治意识大幅度提升,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情法理深度融合化解矛盾于“家门口”

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石榴红”傣彝普法调解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及时掌握矛盾纠纷情况,做到了“早发现、早调解”。同时,在代办村委会内设置了临时调解室,对前来的矛盾双方当事人及时进行调解或提供法律援助。

微信图片_20250606154659

“石榴红”傣彝双语普法调解队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让“关键小事”汇聚成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持续巩固并深入探索建设普法调解工作队,不仅为高大乡“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奠定了法治根基,更展示了多民族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让民族团结之花与法治之花在乡土大地上共同绽放。

(通海县融媒体中心、高大乡宣传办)

编辑:通海长安网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通海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