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促进通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近年来,通海县人民法院针对当地蔬菜、花卉企业多,且此类型案件调解难、耗时长等实际,把司法服务的关口前移,将司法服务、法治宣传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以规则之治激发市场活力,以权益保障助力产业发展,持续构建更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宣传+走访”,定制化法律服务为企业排忧减负
日前,通海县人民法院的法官来到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和种植大棚,开展法律知识宣传,了解花企和花农的法律需求。企业负责人介绍,法院会定期安排法官开展法治宣传及走访,指导企业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法律问题。
“法院会研究预判矛盾纠纷的风险点,再针对这些问题给我们进行法律指导。对我们进行指导以后,我们花卉协会就有底气去调解,我相信在县人民法院的帮助下,以后花卉协会可以更好更快地发展。”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丽琴说。

服务关口前移,“一站两中心”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花卉产业的矛盾纠纷多集中在种植、研发、销售等环节,涉及花卉的案件存在财产损害认定难、诉讼周期长等特殊性。为及时化解好涉农纠纷,通海县人民法院将司法服务的关口前移,构建起“诉源治理工作站+诉讼对接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的“一站两中心”工作机制,引进驻院特邀调解组织来运行,并在各村(社区)设立服务站,与花卉协会、蔬菜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联席会议,为规范买卖合同、风险提示等提供法律支持,降低了企业及农户的维权成本。当前,很多矛盾纠纷在行业协会内部均得到化解。
“法院固守坐堂问案、闭门办案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立案之前,我们会第一时间召集基层组织及花卉协会、盆景协会等行业协会,指导他们把相关的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阶段。因为我们把工作做在前面,这几年跟花卉有关的案件进入诉讼程序的已经很少了。”通海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陆加才说。

践行“枫桥经验”,巡回审判点开启创新实践
通海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司法力量与基层治理资源深度融合,旨在构建更高效、更贴近群众的治理体系。今年7月,里山乡巡回审判点正式挂牌运行,开启了“审判职能嵌入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一方面解决了山区村群众“问累、诉累、跑累”等问题,另一方面将法庭“搬”到里山乡更有利于服务园区产业发展。目前,共开庭审理案件5件,指导基层成功调解案件21件。
“我们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把物理空间直接搬到群众的家门口;第二是时间,我们缩短了前端的调解优先和末端审理的时间;第三是解决了人的问题,实现信息共享,每个案子的庭审我们都邀请当地的调解主任、治保主任来旁听,这是乡政府建立的机制,目的就是提高村组干部在基层调解的专业性。”陆加才说。
(通海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