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公安改革,推进“派出所主防”落地见效,通海县秀山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积极探索行业场所管理新路径,着力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防控”,将行业场所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前沿阵地,通过坚持情报先行、常态监管、严管重罚、培训宣传等,精准发力打出行业场所管理“组合拳”,构建起以“主动管理”为核心的行业场所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辖区治安治理能力。

坚持情报先行,科学规划靶向聚焦实现精准管理
一是情报先行,定期研判。综合指挥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定期围绕接报警情、案件查处、行业场所管理工作指令反馈情况、行业场所实名登记情况及走访群众反映等数据资源,充分研判分析,找出近期问题集中的行业、区域、类型,打破“大水漫灌”式检查,建立“重点突出、覆盖全面”的定期清查机制,进一步提高清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摸清底数,台账管理。社区警务队坚持“做加法”,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联合相关部门、各社区网格员、行业场所经营主体等力量,持续更新各类行业场所经营者、经营范围和从业人员等信息,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全面摸底排查旅馆、网吧、汽修、废旧物品回收等行业场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今年以来,社区警务队共检查行业场所2912家次,更新维护行业场所信息325条,人员信息10400条。三是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和“内部挖掘”两条腿走路,定期组织社区民警开展学习培训,组织到先进地区实地学习的同时,不断总结提炼自身工作方法,形成技战法,全所推广使用。例如,在出租房管理过程中,采取“人员更新自主报备”工作机制,社区民警通过微信群或微信好友管理的工作方式,定期分析报备情况,定期检验报备质效,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以来,共通过此方法实体化处罚未如实登记承租人信息的出租房34家。四是闭环管理,及时整改。推行“闭环式”问题整改工作制度,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建立“发现—交办—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对能立即整改的问题,要求当场整改;对需限期整改的,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由综合指挥室专人跟踪督办。

坚持常态监管,固化机制分级分类实现动态掌控
一是固化机制,责任到人。将行业场所日常管理责任压实到社区民警网格,推行“民警+辅警+网格员”的常态化检查模式,紧紧围绕基础管控任务清单中涉及行业场所管理相关内容,明确检查项目、标准和频次,确保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可持续。二是科技赋能,智慧监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依托“一标三实”APP和移动警务终端核查,实现检查全程留痕、数据实时归集,为勤务指挥室分析研判提供最真实最便捷数据资源。全面推广使用“彩云佳园”APP,便于从业人员便捷报备、民警实时掌握动态。三是分级分类,精细管理。建立健全行业场所风险分级评估机制,根据经营状况、守法记录、隐患整改情况等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四是高频清查,突出重点。根据勤务指挥室研判情况,采取定期和突击检查等方式每周至少组织两次以上行业场所治安问题集中清查整治工作,什么问题突出就查什么问题,什么场所有隐患就查什么场所。年内,共联合局机关等部门对行业场所集中清查46次,出动警力860余人次,清查重点行业场所818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38余处。五是加强巡逻,有效防控。常态化开展以娱乐场所、烧烤夜市等重点行业场所夜间巡逻防控工作,以维护行业场所治安秩序为重点,联动特巡警街面警力,落实日巡查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同时,强化夜间视频巡查,与情指中心形成互补,全力维护治安秩序,最大限度压缩违法犯罪空间。

坚持严管重罚,明晰底线压实责任形成法律震慑
一是明晰底线,严格执法。年初,与各行业场所经营者签订责任书,明确行业主体责任。坚决扭转“口头告诫”“以罚代管”“重检轻罚”的倾向,对场所经营者不履行治安、安全等主体责任的行为“零容忍”。重点严查严处不如实登记住宿旅客信息、未按规定配备保安或安防设施、为“黄赌毒”提供条件、不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等突出违法行为。二是依法惩戒,形成震慑。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轻微违法行为及时警告纠正;对屡查屡犯、明知故犯或存在严重隐患的,坚决依法从严处罚,该停业整顿的一律停业整顿,该吊销许可证的一律吊销,并适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年内,共办理不按规定登记住宿旅客信息33起,酒吧未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止、限入标志4起等,形成了强大法律震慑。三是联合查处,协作整治。深入剖析辖区行业场所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主动联系市场监管、文体、消防应急、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建立健全联动查处机制,按照“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强化部门间的横向沟通联动,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进行通报,有效提升整体打击合力,全力推进辖区行业场所打击整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年内,共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检查35次,查处行业主体违法行为1起。四是重点打击,严查严处。针对辖区KTV、酒吧、烧烤夜市、棋牌室及小旅馆存在的“黄赌毒”、“打架滋事”等案件多发问题,组织警力开展突击检查,以“零容忍”态度重点打击行业场所易滋生或隐藏的各类违法犯罪,有效净化社会风气。同时,对发生在行业场所的相关案件进行通报,督促社区民警对查处的违法场所加强后期监管,避免再次发生,切实维护行业场所治安秩序。

坚持培训宣传,精准引导激发自治形成行业自觉
一是分门别类,精准培训。根据各类行业场所特点及实际情况,通过“集中+分社区”组织等方式召集行业负责人、从业者开展培训,清楚告知其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如何履行及未履行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明确法律责任。对问题突出的行业场所负责人由所领导和社区民警共同约谈,指出问题、交办任务、压实责任、督促整改。年内,共召开行业场所管理例会21次,培训2000余人次,共约谈各类行业场所经营者5人次,签订治安责任书800余份。二是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上利用公安局微信公众号、微博号,警民联系群、场所管理群等平台,定期推送法律法规、安全防范知识、预警提示、正反典型案例。线下利用开展各类会议、培训及社区民警上门检查等契机,通过发放《治安管理责任告知书》、张贴宣传海报、LED屏滚动播放标语等形式,实现宣传全覆盖、常态化。年内,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0余次,社区民警入户走访宣传3689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三是培育典型,激发自治。积极开展“平安场所”“治安管理示范单位”等评选活动,树立正面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场所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组建场所行业自治组织,引导经营者相互监督、自我管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筑牢群防群治根基。目前,辖区行业场所经营者主体责任知晓率达100%,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治安防范的意识显著增强。
通过构建行业场所治理新模式,化“被动”为“主动”,秀山辖区治安秩序持续好转,行业场所内发案率明显下降、查处率明显提高,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显著提升,“派出所主防”的理念在行业场所管理领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下一步,通海县秀山派出所将持续深化主动管理机制,不断探索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治理新路径,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通海奠定坚实基础。
(通海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