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驾管社会服务站为群众购车、落户、转让、注销等提供便捷服务。
□ 通讯员 李德辉 文/图
通海县地域狭小、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公路通车里程1025.65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达13.16万辆,驾驶人达13.07万人。车驾管业务面临办公场地不能满足服务群众需要、智能化水平不高、重点车辆隐患大等问题。为破解难题,通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管”和“服”上下功夫,实行“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结”模式,以“减量控大”事故预防工作为主线,持续抓好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隐患清零及车驾管“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打造人民满意的高质量车管服务体系。
“放管服”让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我们通过足不出户网上办、减少等候预约办、规范有序叫号办、假日急需自助办、共建共享社会办、流动服务上门办,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放管服’改革带来的红利。”通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所长杨桂珍介绍。
车管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公安交管“12+1+3”便民利民措施走深走实。2022年,车管所受理机动车业务24109笔、驾驶证业务21511笔,组织学驾考试7948人,均做到无差错、零投诉。2022年9月1日,实现二手车交易登记信息网上传递,用实际行动优化营商环境。
2022年11月,车管所利用邮政资源遍布乡(镇、街道)的优势,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共建“警邮”合作网点9个,为群众提供17项服务,将交管业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截至2023年2月,“警邮”合作办理车驾管业务15810笔。
推行摩托车驾考下乡培训
通海作为农业大县,摩托车、电动车保有量大,农村地区无牌无证、驾驶脱检车和报废车上路行驶的现象较为突出。车管所严把考试关,组织警力深入乡镇、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推行摩托车驾考下乡培训服务。
2022年7月,通海县率先建成全市首个摩托车智能化电子考场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交管考试业务的智能化评判,考试流程更快捷、规范、有序。截至目前,通过摩托车智能评判考试取得驾驶证800多人,开展摩托车驾考下乡培训200多场次,培训摩托车驾驶人近万人。
“通过开展摩托车驾考下乡培训,建设智能化电子考场,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难、学证难问题,及时消除了农村无证驾驶安全隐患。”交警大队民警谢宏说。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车管所”
近年来,随着通海县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车落户数量逐年增加。为方便群众就近办理车驾管业务,交警大队积极建设车驾管社会服务站。“2020年7月,我们在全市建成首家警企合作车驾管社会服务站,实现了机动车登记、转移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受到群众好评。”杨桂珍介绍。
交警大队持续推进“警企”社会服务站建设。全县建成车驾管社会服务站4个,2个“警保”服务站共办理业务7400笔。
2022年2月新建的城东便民服务站实现了车驾管业务办理、保险、税务、车辆报废等“一站式”服务。2022年,城东便民服务站办理各类车驾管业务2.4万多笔,最大限度为群众购车、落户、转让、注销等提供便捷服务,实现了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愿望。
破解企业员工难题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车管所始终坚持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职责使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联合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主动走进企业为员工提供驾驶人体检、换证、摩托车驾驶证送考、电子车牌安装等服务,以最快的速度将证件办结送到员工手中。先后到云南通印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通变电器有限公司、云南红塔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上门服务25次,服务驾驶人1700人,办理车驾管业务1000多笔。
治理源头清除隐患
“我们切实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每月联合县交通运输局、县应急管理局等深入辖区重点运输企业排查安全隐患,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杨桂珍说。
近两年来,车管所深入辖区重点企业监管检查指导77次,督促企业处理交通违法1755条、检验车辆912辆、报废车辆6470辆;约谈问题企业14次,下发抄告整改通知书47份,督促企业整改安全隐患51处;到重点运输企业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34场次,发布安全警示提示1.2万条。
紧盯重货重挂车辆、面包车、摩托车等重点机动车“三率”(检验率、报废率和违法处理率)和驾驶人源头监管,充分利用大数据,使多年来沉积的隐患车辆逐步清零。两年来,车管所集中开展辖区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12次,组织排查隐患车辆200余辆。通过短信、微信、电话、上门走访排查等方式,发送催告催办消除车辆隐患信息7万余条,督促6500余辆车办理报废手续,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营造了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