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明同志忘我的工作热情、出色的禁毒业绩,上级领导、同事和群众看在眼里,记进心间。组织和领导多次要给他授奖或给予荣誉,他都把机会让给了其他同事,他看重的是为禁毒工作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让人民群众真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王长明今年43岁,任通海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在禁毒岗位的17个年头里,他参与办理的案件不计其数,仅2013年至2018年就侦办各类毒品案件505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489人,缴获毒品共计102.03千克,收戒吸毒人员2486人。
勇挑重担打好禁毒先锋战
凭着多年一次次禁毒战役中的摸爬滚打,王长明已成长为禁毒战线上的先锋,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
由于毒品案件的特殊性,王长明往往从禁吸戒毒中发现线索,从毒品违法犯罪的规律中开展侦查。他对发现的线索始终坚持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必须经过细致调查来否定或肯定。正是这种细致的工作作风,才使得很多毒品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
2018年4月,他在办理一起零星贩毒案件时发现,一名叫张某某的男子长期伙同其他吸毒人员在县城贩卖冰毒。为进一步查清毒品来源和去向,他立即带领民警深入涉案地点进行跟踪和蹲点守候。
通过近一个月侦查,民警发现毒品来自红塔区男子刘某。因案情重大,涉及的吸贩毒人员较多,通海县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7月1日,专案组获悉刘某从境外购买毒品准备让他人从普洱江城驾车运往红塔区贩卖。为将该团伙一网打尽,专案组决定暂不打草惊蛇,伺机抓捕。王长明带队一路对运毒车辆进行全程跟踪,三天的跟踪和守候,吃、睡都在车上。7月3日早晨8时,运毒车辆到达新平县扬武镇时,专案组决定适时收网,实施抓捕。民警在面包车上缴获毒品甲基苯丙胺片剂17块,重9493克,抓获运输毒品嫌疑人4名。民警发扬连续作战作风,精诚团结,通力合作,采取“引蛇出洞”的方法,又将该团伙的另外6名成员全部抓获,缴获毒品563.5克。至此,活跃在红塔区、通海县,以刘某某为首的贩毒团伙被全部抓获。
在三天三夜不能休息的情况下,王长明又担任起审讯组组长,马上对涉毒团伙成员展开全面审讯的任务。大伙都劝他回家好好睡一觉,但他一直坚持到审讯工作全部结束。在他巧妙的审讯下,犯罪团伙主要成员从开始的拒不承认,到最后全盘交代了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
铁血警察也有侠骨柔情
屡破大案的王长明经历了太多,大小案件都能做到“波澜不惊”,然而每查处一起吸毒案却让他感到格外心痛。他对吸毒人员的家庭了如指掌,每走进一个吸毒人员的家中,他都以平和的话语、可亲的笑脸真诚相待。时间长了,吸毒人员及其家属都喜欢和他交心谈心,他说群众对他的信任,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他感到很自豪和满足。
在一次收戒吸毒人员时,王长明率队对城区宾馆进行清查,在烧烤街一宾馆房间内,民警发现4男2女在吸食毒品。房间内空气混浊,令人窒息,6人东倒西歪斜躺在床上、沙发上,甚至睡到了地上,一片狼藉,其中的两个女孩竟然是未成年人。看着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刚刚开始的人生就走向了颓废与堕落,他很心痛。为了处理好这一社会问题,他经常带领民警早出晚归、走街串巷,一一上门回访年轻吸毒群体家庭,与吸毒少年促膝谈心,竭尽全力将失足孩子拉回正常生活轨道。
因为工作忙碌,对亲人、对家庭王长明有太多的亏欠与愧疚。2018年10月,妻子生完小孩后,他没有请假陪妻子和孩子,而是一头扎进了全省“鹰眼一号”打击毒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连续一个月吃盒饭,参与布控、蹲守、抓捕、审讯,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却把妻儿抛在了一边,憋在心里愧对家人的苦只有他能体会。受到冷落的妻子没有一句怨言,因为她理解警察的艰辛,更明白警察的职责。
将禁毒斗争进行到底
在打击吸食和贩卖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中,熬夜是禁毒民警的工作常态。为了逃避打击处理,不少吸食者深更半夜躲在出租房、宾馆、娱乐场所或车里,总以为民警不会轻易去抓他们。事实恰好相反,在他们以为绝对安全的时候,王长明总是和同事出现在他们面前,人赃俱获。有人试着问:“你们晚上不睡觉吗?”他和同事总是笑着回答:“因为你们不好好睡觉,我们就只好把黑夜当白天。”事实确实如此,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一群把黑夜当白天的禁毒民警,才使吸食新型毒品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王长明说:“成绩和荣誉属于过去,禁毒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我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预测今后的毒情发展情况,但我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打好每场禁毒战。” (汤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