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新平长安网 >> 三大建设 >> 法治建设
法治春风拂山寨
——新平县公安局戛洒派出所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侧记
2025-08-21 09:08:20

1 (1)

到群众家中开展普法宣传。

2

调解婚恋纠纷。

□ 通讯员 苏献东 文/图

地处哀牢山腹地的新平县戛洒镇,傣族、彝族、哈尼族等多民族群众聚居于此,如彩带般交织的民俗风情,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魅力,同时也给基层执法带来语言、文化及习俗差异的挑战。新平县公安局戛洒派出所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引领,将“双语”普法融入执法全过程,特别是矛盾纠纷调解环节,在守护公平正义的同时,让法治清泉浸润民心。

规范为基

守护公平正义

戛洒派出所深知执法规范化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他们以制度为基石,为执法行为“定位导航”。

在案件受理、调查取证、涉案财物管理等环节建立标准化流程;执法记录仪全程开启成执法标配,既监督执法过程,又保护民警和双方当事人权益;案卷材料定期评查、执法问题及时通报整改,确保执法过程经得起推敲和审视。

“现在派出所办案,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有迹可循,最重要的是依法办案、依法办事,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民警孔庆鸿说。

戛洒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民警可操作、群众可感知的公正尺度,守护着公平正义。

“双语”为桥

让法治种子深植民心

面对多民族聚居的实际,戛洒派出所突破语言壁垒,将“双语”普法打造成直抵人心的“连心桥”。

派出所精心培养选拔熟练掌握傣语、彝语的民辅警组成“双语服务小分队”,将生涩的法律术语转化为民族语言,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普法宣传。

“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占戛洒镇总人口的81.41%,我们在开展治安管理、禁毒禁赌、交通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宣传时,‘双语’普法是必须开展的工作。”社区民警杨晓东说。

花街节、泼水节是戛洒的两大节日,派出所民警摆起“双语法治摊”,用民族语言解答咨询、以案释法,让法律知识在节日的欢愉中悄然入心,并通过村寨“大喇叭”、警民微信群进行“滴灌式”传播。

民警白周云深有感触地说:“用傣语讲法,群众眼睛一下就亮了。他们觉得法律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依靠。”心扉敞开了,法治的种子便在这片多民族土地上生根发芽。

植入式普法

法理情融合化解千千结

调解室内,精通“双语”的调解员在耐心倾听、梳理民族习惯的同时,精准嵌入法律准绳。无论是土地纷争、邻里摩擦还是家庭纠纷,民警在促成和解过程中,始终遵循人民调解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让每一次调解都成为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

6月3日,李家四兄弟因五间房屋归属问题起纠纷。调解民警先抚平各方情绪,耐心倾听历史渊源和诉求,待气氛缓和后,再逐条分析解释法律上的权力边界与解决路径。最终,在理清法理、兼顾兄弟情理的基础上,四兄弟心悦诚服达成书面协议。

4月8日,周某某和皮某某在烧烤摊喝酒,因前期两人存在债务纠纷,进而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周某某额头擦伤。事后,戛洒派出所及时介入,组织双方调解。通过法、理、情讲解,皮某某同意支付周某某医药费,两人握手言和。

今年以来,戛洒派出所通过调解中植入式普法,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协议履行率达98.6%。

戛洒江水奔流不息,见证着这片热土地上法治与温情的交融共生。戛洒派出所在每一次严谨的处警中,在每一次耐心的普法里,将法治精神编织进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经纬。

来源:玉溪日报 2025-08-21 A06版:六版

编辑:王一婷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新平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