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挑战,新平县公安局新化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协调、分级负责、精准实施,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抓手,主动融入新化乡党委政府制定的“三级信访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工作中,依托社区,依靠群众,创新“五小工程”“点单”互动实施机制,努力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迈进。
聚焦“矛盾不上交”,为矛盾纠纷化解上牢“三保险”
在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新化乡党委创新推出了“枫桥式”三级信访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一级调解以各村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织村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立足化解简单、争议不大的矛盾纠纷。二级调解以分管领导为所属行业领域第一责任人,组织相关站所和专业人员,着力化解较复杂矛盾纠纷。三级调解以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由乡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牵头负责,派出所、司法所配合协调,攻克各村和部门难于化解的矛盾纠纷。三级调解自下而上,上一级对下一级调解未成功的纠纷承担进一步调解责任。工作中,派出所主动融入“三级化解”工作体系。一是全面普法,打好法治保障基础。派出所民警积极参与到七五普法工作中,联合司法、综治、交警、社保、农业、国土、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采取每年定期不定期深入矛盾纠纷突出村组、家庭开展普法宣传、案例宣讲、警示教育等方式,着力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二是强化培训,提升调解人员业务能力。由派出所和司法所牵头,利用每月的治保调解例会,聘请法律顾问和专家学者,对乡村调解人员进行调解技巧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全面提升乡村两级调解人员能力素质。三是主动作为,提供专业支撑。派出所社区民警利用兼任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这一平台,在村党总支部书记的领导下,发动村组领导和其他组织成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面参与一级调解。针对一级调解未成功的矛盾,派出所配合主责部门实施调查,积极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在理清法律和责任关系上着力,在做通当事人思想工作上发力,为二级调解提供专业支持。面对由乡党委书记负责的三级调解,加强事前研判,积极参与调处化解方案的制定,全程派员参与调解,全力服务积案攻坚。
通过“三级信访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新化乡实现了历年26件信访积案成功化解14件;全乡信访和矛盾纠纷由2018年的202件下降至2019年的116件,2020年到目前85件;三年调解391件,成功率97.02%,其中一级调解305件,占77.2%,二级调解23件,占5.8%,三级调解67件,占16.9%。越级上访明显减少,矛盾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显著下降,无“民转刑”案件发生,全乡社会和谐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
着力“服务不缺位”,为“五小工程”贴上“共治”标签
今年7月,在开展户口整顿工作中,新化社区发现居民黄某死亡多年户口未注销,死者儿子普某文一家定居新平县城,无联系方式。社区通过电话向派出所点单,要求核查户口。派出所接单后,向社区民警派单。社区民警接单后,通过查询,与普某文取得联系,帮助普某文到社区打了死亡证明,成功注销了户口,并将情况反馈给点单人,由点单人对派出所工作作出评价。
当月,辖区德康公司仔猪养殖场新招聘外来务工人员37人,公司负责人通过微信群向新化派出所点单,需要对外来务工人员情况进行核查并办理居住证。接单后,社区民警及时开展相关工作,把工作反馈给点单人,由点单人对派出所工作作出评价。
为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新化派出所打破传统的静态服务模式,结合新平县公安局党委推行的“派单制”管理要求,对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助小康“新五小工程”实行动态化管理,让个性化的警务定制成为推动警务改革新动能。面对群众的“五小”需要,推行村社区或群众点单,派出所派单,社区民警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模式,从小处着力,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最大限度实现服务群众不缺位。
自今年7月份新化派出所“四单”服务机制推行以来,深受辖区群众欢迎和喜爱,群众点单“五小工程”23件,派出所接单23件,处理23件,群众满意率为96.6%。
编辑:张沛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