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入户走访群众
“我们大红山社区的安全稳定离不开‘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创建,离不开警企联动。”提起戛洒“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说到大红山社区警务室,在大红山社区投资兴业的四川致中致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梅海东竖起了大拇指。被梅海东称赞的新平县公安局戛洒派出所,于去年4月被云南省公安厅命名为玉溪市唯一一家“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同时,戛洒派出所被玉溪市公安局命名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示范教学基地”和“玉溪市公安局社区警务示范教学点”。
□ 陈猛 文/图
力度“大”
举全警之力打击违法犯罪
作为玉溪市“十大工业强镇”之一的新平县戛洒镇,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且矿区爆炸物品使用量大。对此,新平县公安局戛洒派出所建立企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治安管理员、爆破作业人员四级责任制,走出了一条具有戛洒特色的民爆物品管理之路。
2019年,戛洒派出所依托党员民警驻村下寨,联合司法所调解矛盾纠纷421起,调解成功率98%。2020年,调解矛盾纠纷383起,调解成功率100%。两年来,18个村(社区)中6个村(社区)实现零发案,4个村(社区)矛盾纠纷下降,13个村(社区)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近三年来,共整治治安乱点3个,成功打掉各类犯罪团伙13个52人,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459人。
“通过开展一系列强有力的工作,大红山社区和铜矿生活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发案率明显降低,人民群众对这项工作非常满意。”戛洒镇大红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普华金说。两年来,戛洒镇大红山社区实现了命案和其他刑事案件零发案,矛盾纠纷不出村。多年来,无民爆物品丢失、被盗、炸响案(事)件发生。
速度“快”
筑牢治安“防火墙”
张某在大红山社区辖区道路边私自搭建车棚一年有余,影响道路交通的同时也影响社区环境,多方劝其拆除均无果。2020年4月,社区组织当事人、当事人所在矿区负责人、社区党总支书记来到大红山社区警务室,合力劝说当事人,仅用一个小时就做通了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车棚当天就进行了拆除。
速度的背后,是戛洒派出所在用活群防群治模式中,筑起了一道道基础坚固、实际有用的治安“防火墙”,做到24小时见人亮灯,快速解决矛盾纠纷,让辖区群众安心、企业舒心。
大红山铜矿、铁矿招聘200名保安和30名内部人员,由戛洒派出所社区民警组织辅警、社区治保会和企业内保人员、保安及安全员建立以“联席、联动、联防、联调”为主要内容的联防机制,整合警、企、村防控资源,实行网格化管理,街面巡逻防控网、社区防控网与企业内部防控网交织建设,群防群治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推动临街商户、单位遇事互通电话,白天邻里守望,夜间开展民警、辅警巡逻防范和商户自防,积极动员临街商户开通网联报警系统。各临街商户、单位间安全防范不分彼此,户户联防区域呈现平安和谐的良好局面。三年来,街面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
在戛洒2.7平方公里的中心集镇安装110个高清摄像头,在民爆物品储存仓库安装视频监控、电子围栏和红外线报警系统,在井下作业点安装末端视频监控,实现了前端、末端“全境式”控制。建成辖区最大的“红山苑”智慧小区一个,10年来,2000余户住户的小区实现零发案、零矛盾。
为有效提升旅游景区应急处置和救援服务能力,戛洒派出所持续在应急处置工作上主动发力。2017年6月30日,在山高林密的哀牢山原始森林,一支由派出所、交警、消防、景区、卫生和当地村组等单位和部门人员组成的别具特色的花腰傣救援队闪亮登场。该救援队在统筹做好辖区旅游景区景点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服务的同时,实现全方位、零距离服务游客。救援队组建以来,共处置游客报警求助案(事)件58件,服务外地游客15人。
温度“暖”
搭建警民“连心桥”
2020年7月12日晚10点30分,戛洒派出所接到一起报案,民警立即赶到事发现场。经了解,系两人离婚后因子女抚养问题在路上发生激烈争执。为防止矛盾升级,民警将两人带到派出所,详细了解情况并分别做工作,经过多番努力,两人最终达成子女抚养协议。“当晚解决矛盾后,我们还对此案进行了跟踪随访,安排群防群治组织到双方家中了解事情的进展情况,并耐心对当晚在场的当事人的小女儿进行心理疏导。”民警说。
戛洒派出所开通了户籍预约服务、周末和赶集日延时服务、彝语傣语双语服务、上门服务和孤寡老人、残疾人、学生、农民工绿色服务通道。在戛洒镇的18个村(社区)均设置警务室,配齐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社区民警、辅警、治保人员、调解员和司法调解员合署办公,为群众咨询、预约和办理相关事务,调解矛盾纠纷提供便利。
18名民警和20名辅警长期驻守18个村(社区)警务室。青树社区、大红山社区警务室针对社区远、事情多的特点,采取“民警+辅警”365天驻守社区警务室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模式。此外,治保人员、调解主任等力量下沉辖区各小组,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案件防控、扫黑除恶宣传、交通劝导、“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为民预约办理户籍业务等工作,打造“永不下班”的服务窗口,切实做到了服务“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