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警到矿山企业开展安全检查
成功调处山林补偿款分配纠纷,群众高兴地领到补偿款。
曾经,他们是那样的: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时间长了,人熟了、地熟了,“老好人”思想也出现了,庸懒的苗头就会冒出来。现在,他们是这样做的:以治庸懒引导每一位民警、辅警牢固树立正确的宗旨意识,树牢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全面提振队伍精气神,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自开展“治庸懒、强担当、树新风”主题实践以来,新平县公安局戛洒派出所以动真格、不遮掩,敢于揭短亮丑的勇气,通过查摆深挖,激发内部潜力,民警宗旨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基层管控得到进一步夯实,派出所各项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他们曾经是那样的
“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时间长了,人熟了、地熟了,‘老好人’思想也出现了,庸懒的苗头就会冒出来。工作慢慢缺乏创新的锐气,担当意识逐渐减弱,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这是戛洒派出所一名普通民警的话。无疑,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庸懒思想代表着部分民警的真实心态。
为此,戛洒派出所围绕市公安局确定的“叩问灵魂——我庸懒了吗?”主题实践第一专题活动,从所领导到民警、辅警,每个人自觉检视自身问题,认真查找出派出所在“庸”“懒”“散”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为民服务意识淡化。少数民警思想上存在工作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忘了奉献和服务,思想上仍然存在干得越多、风险越大的观念,缺失了从警初心,思想开始松懈。二是联系群众不够密切。主动下村组访民意、查线索、勤服务明显减少,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方法不多,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单一。三是工作主动性不足。领导安排做一下,不讲质量讲应付,没有工作安排时扎堆闲聊,在处理一些急、难、险、重的案、事件过程中能避就避、能躲就躲。四是接处警不规范,案件查办有“瑕疵”。个别民警有时存在接处警言、行不规范,行动缓慢;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存在证据收集不及时、案件侦办时限到期办不结的情况。
他们现在是这样做的
针对查出来的一系列“庸懒”问题,戛洒派出所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
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堡垒作用。疫情防控期间,戛洒派出所以派出所党支部为主力军,带动辖区1520名党员干部和21个临时党支部1061名流动党员分别到18个社区报到,分赴136个卡点和227个小组开展卡点劝导、外地人员核查、体温检测和来自疫区人员观察点守候工作。共出动警力520人次,核查车辆16800辆53600余人,查获吸毒人员2名,抓获违法嫌疑人13名,查处破获案件8起。
延伸触角,主动搭建警民“连心桥”。警力下沉,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18名民警和20名辅警长期驻守18个村(社区)警务室,为群众咨询、预约和办理、调解相关矛盾纠纷提供便利。青树、红山两个社区警务室针对社区远、事情多的特点,采取民警+辅警365天驻守社区警务室共同参与社区管理的模式。主题实践以来,派出所共参与化解矛盾纠纷90起,为民办理户籍等相关业务586项。户籍办证大厅设置绿色通道,实现延时服务、彝傣双语服务,将群众“最多跑一次”落到实处。同时,民警主动上门开展办理户籍和证照等服务。今年以来,共办结出生落户、迁入、注销155人,流动人口登记办证339人,居民身份证办理502人,其他项目变更业务704件。
主动作为,构建社会治安“防控网”。民警积极与企业、村(社区)协调,构建警企、警村、村企共建共治共享“1+1+1+N”机制,由派出所社区民警组织辅警、社区和企业的保安力量建立联防机制,把街面巡逻防控网、社区防控网与企业内部防控网交织建设。在铜、铁两矿建成封闭式智慧小区和开放式智慧小区各1个,两个小区至今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针对大红山社区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民爆物品使用量大等特点,采取流动人口先登记办证后上岗、规范生活区和夜市摊点、购进无人机高空巡控、矿山井口出入人员刷卡和危爆物品扫描等管控措施,有效预防了各类案(事)件发生。一年来,戛洒镇大红山矿区实现了刑事案件“零”发案,民爆物品未发生丢失、被盗、炸响等案(事)件。
他们的体会是这样的
“随着‘治庸懒、强担当、树新风’主题实践的深入推进,才发现以前工作中存在许多盲目的自信,正是这些盲目自信助长了‘庸懒’的思想,削减了我们担当的精神。”戛洒派出所所长普家明说。他认为,治庸懒首先要从民警的宗旨教育和初心教育抓起,引导每一位民警、辅警牢固树立正确的宗旨意识,树牢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全面提振队伍精气神,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其中,抓实执法规范是前提,抓实制度建设是保障。主题实践以来,派出所重点针对“有警不接、有案不受,立案不查、查案不力,调查取证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进行了查摆整改。同时,进一步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和工作纪律,着力解决作风不够实、管理宽松的问题,民警的纪律作风、精神风貌都有了很大提升。(陈猛 刘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