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34年,可以让一棵树苗从脆弱易折到漫灌遮阴;34年,也可以让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成为能独当一面的“老刑警”。
李叔名叫李学章,是新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民警,今年54岁,参加公安工作已有34个年头了,队里的年轻人都亲切地唤他李叔。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对我说:“时代变了,但刑侦工作性质没有变,工作很苦,要吃得了苦。”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我们队里年纪最大,从事刑侦工作最长的一个。别看李叔岁数大,办起案来可不含糊,第一次见识他办案是一起连环盗窃案,李叔熟练运用图侦和信息串并分析技术,仅用了三天就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他说:“这类案子要放在以前只能用传统的人海战术排查,但现在信息化的天罗地网,可以足不出户就锁定犯罪嫌疑人。”后来我得知李叔是个喜欢学习新东西的人,20世纪80年代从警的他们要学习的东西比我们多,20世纪90年代学电脑打字,21世纪学网络科技,到了新时代要学信息化、大数据、云搜索……而李叔,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说:“时代在进步,犯罪分子也在进步,不学习,在刑侦是混不走的。”
2018年1月,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拉开序幕,5月6日,李叔被抽调到“4·24”专案组,这起恶势力案件案情复杂,经过分析,涉案的80多名大理宾川籍嫌疑人大多是前科人员,反侦查意识很强,取证成了案件成败的关键。李叔的侦查经验发挥了优势,为了抢时间,找证据,他与专案组成员连夜赶赴大理,足迹踏遍宾川各个村寨,经过十天的连续作战,共查证核实涉案人员31人,对主要嫌疑人讯问每人多达17次……在冰冷的案件面前,经验是检验岁月是否虚度的最好证明。
2018年11月9日,又一个专案组成立了,这是2018年我们局的第五个专案组,警力已经严重不足。刚完成“4·24”专案的李叔主动请缨,又参加了“11·09”专案。专案组的辛苦不用多说,连续两个专案,就是年轻人也很难吃得消,但是54岁的他却从来没有叫过一声累。他常说:“人老了,能做的事尽量做,苦点累点心里快活。”也许,警察这份职业带给李叔的,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自豪感,更多的已沉淀为一份历久弥新的责任。
一位老前辈跟我说过,我们这代人比他们那代人都聪明,但是却太浮躁,所以到处都是快餐文化。的确,我们这代人对时间是焦虑的,二十多岁一毕业就想着“一朝看尽长安花”,到了30岁就过起了“佛系生活”,就有了“初老症”。这个时代不缺各种年轻富豪,却鲜有“工匠精神”的年轻人。入警7年的我,面对不能经常回家的无奈,面对每年都有同事离开警队另谋高就,也有过何去何从的焦虑。那份慷慨激昂的入警誓词,要想真正理解它的责任与担当,真的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践行。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李叔这样的人,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对一份职业的坚守和承诺,这才创造了今天新中国的崛起。
人生易老,山河依旧,可怕的是在时代新旧更替的洪流里不辨方向,迷失自我。惟愿所有年轻人,在10年、20年、30年后,依然可以无悔于初心、无悔于青春、无悔于自己的职业。
(故事讲述者:新平县公安局 何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