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长安网
您当前位置: 县区政法
我在哀牢山下当警察
2025-02-12 09:45:14

哀牢山深处

戛洒江蜿蜒而过

两岸的凤尾竹在风中摇曳出翡翠的浪

银饰叮当的傣族姑娘们行走在田园间

以高原红土色彩命名的戛洒江

吟唱着千年的歌谣

这里是花腰傣人的故乡——戛洒

这片被时光眷顾的土地上

新平县公安局戛洒派出所

正在写就新时代的枫桥故事

640 (1)

这里有傣家院落的枫桥密码

傍晚的新寨升起袅袅炊烟,刀某某家飘出油呛干巴的香气,派出所副所长杨晓东促膝坐在长板凳上,面前摆着几杯哀牢山半山腰处采来的香茶。

“阿叔,我已经和你的爱人交谈过了,以后就少喝点酒,喝多了伤身体……”傣语混着汉语的交谈声里,一场家庭矛盾纠纷在茶香中消融。这样的场景,时常都在不同村寨上演。

派出所的“火塘调解室”已成为调解矛盾纠纷常见的一景,民警们深谙“傣家人心比糯米软”的相处之道,将法律条文化作雨林溪水般的温情,他们和各村组长组建的调解队,用刻在贝叶经上的古老智慧化解现代纷争。

640 (2)

“目前,我们在全镇的18个村(社区)都配备了‘和对讲’对讲机,每天都和村组长进行通话,详细了解每个村组每天矛盾纠纷和治安状况,一旦发现隐情我们立即出警,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派出所所长冯立孝说。

不仅如此,派出所还利用“玉溪共治通”APP采集信息和事件,实现矛盾纠纷和社会管理事件从网上流转,形成矛盾纠纷排查上报、分级调处、考核评价的闭环管理。

三年来,戛洒派出所60%以上的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都是通过“和对讲”“玉溪共治通”APP获悉,而纠纷几乎也在火塘边、院子内、田坝间、山林中悄然平息,就像戛洒江的涟漪,轻轻荡开便重归平静。

这里有山水相间的平安守护

广场上、矿区内、田埂中、景区里,一列列由民警、彝傣群众、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伍穿梭其中,宛若一条条“彩带”蜿蜒在山水间,串起了美景、连起了民心、护起了平安。

戛洒派出所采取“三四五”工作法,推行 “四个融入”开展网格化工作,组建彝傣巡逻防控队、破“小案”专班,提升“打、防、管、控、建、治”的公安效能。

640 (3)

“我们将辖区区域进行划分,设置了片区警格和片区网格,每个警格由民警担任,与村社区对接,形成了警格与网格相对应,方便各‘警格’和‘网格’人员共同开展勤务工作,在入户走访和人口管理工作能更迅速的掌握人员底数,及时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冯立孝说。

警务区利用晚研判契机对辖区安全隐患、风险点制定详细措施并将责任落实至个人,统筹规范“5+2”工作的落实,全面开展“人、地、物、事”的管理和“场所、行业、阵地”的管控,提高预警和预防能力,切实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640 (4)

三年来,辖区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均同比下降,而警民携手、守望相助、多民族融合发展,正是戛洒派出所共建共治共享的亮点工作,所创新推广的“熟知傣乡民俗、发动傣家群众、扎根傣家土壤”工作法,也让民族团结如花腰傣身上的服饰一样绚丽多彩。

这里有温暖如春的救援服务

蜿蜒的戛洒江、巍巍的哀牢山,这里拥有最原始的森林自然风光,最原始的生态群落,古滇皇室后裔花腰傣民族文化在这里写下了浓墨一笔。

戛洒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十大“最浪漫栖居地”之首,而哀牢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南恩瀑布、那蹄印蜿蜒声悠悠的茶马古道、那云端波涛韵漫漫的云海日出……一年四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哀牢山作为热门旅游景点,救援服务是我们派出所的头等大事,我们专门成立了花腰傣救援服务队,并在石门峡景区设立了警务室,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冯立孝说。

640 (5)

“你好,你们到哪了?一片漆黑,我害怕......我手机快没电了,周围太黑了……”去年仲夏,贵州驴友王女士的求救信号从海拔2100米的原始森林传出,此时浓雾正吞噬着最后一丝天光。

派出所副所长胡志刚闻讯而动,迅速带领花腰傣救援服务队前往营救。当王女士看见雾中亮起的灯光时,哽咽着说那是“暗夜里的月亮”。

“我在茶马古道附近,天太黑了,找不到回去的路,现在气温低,我感觉身体在失温……”“我在燕子崖瀑布下面的河流,在过河时候脚被石头划伤,一直在流血,背包和衣服全部被水冲走……”“我在石门峡旁边露营,山上野兽声音恐怖,周边没有人家……”

夜色中的戛洒派出所灯火通明,院内的花又落了一地,警务公示栏上,傣文与汉字并排书写,月光照见值班民辅警出门巡逻的背影,在滤清路上拖得很长很长。作为部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爱民模范集体”,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年复一年守护岁月静好的执着。就像寨老们常说的:“有枫桥的地方,连江水都是暖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警民共酿的生活之酒,正散发出跨越时空的醇香。

来源:新平警方

编辑:王一婷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滇ICP备1000470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186号